活在俗世,就逃不掉世俗的影响,离不开纷繁复杂的社会。
葛洪《神仙传》“百姓翕然奉事之以为师,弟子户至数万”。这说的是张道陵,称天师道。又因入道者须交纳信米五斗,故世俗称之为五斗米道,以济世救人、长生成仙为宗旨,教人奉道守诚,诚信为善。通过给山村农民治病,获得民众信仰。那么,不能只是自己闭关修炼,不与外界联系。也不能只是自保,不关乎民众,不去影响民众。了然要不时走出去,去外面更大的世界。说到医药、医学,中国自古讲中医治病,这与道家有颇深的渊源。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其实,某一种植物,性寒还是性热,能否清热解毒,许多是劳动人民凭经验都能够识辨的。把几味简单的配合在一起,构成验方,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偏方,很见效果的。常见的中药材,遍地都是,像止血类的,揉一点蒿芝敷上,效果不错。至于云南的白药,外敷内服,疗效奇特。神奇的白药,如今用科技手段提炼,风靡海内外。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刺绪焦虑,心理病人数量逐渐增加。如能学习借监道教的心理控制方法,可以缓解个人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用句时髦的话语,等同于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今天的沟通交流,所谓的做思想工作,其实原理是一样的。在中国不太提心理疾病,似乎人们不认同这是一种病。在西方人们去看心理医生是很普遍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外出的心声。
在家千般好,出门时时难。盛唐时代的人们,那种意气风发,尚武精神十足。宋代开始文官治国,加之国力衰微,阴柔之气渐重,之前阳刚的文化变成了阴柔的文化。整个中国历史从唐初那种张扬阳刚的文化逐渐转向阴柔封闭。一直延续下来,再也没有逆转。开放和多元文化精神没有了,小地方更是封闭,人们不愿以外出,再加上“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重孝观念影响。遂与外界仿佛隔绝,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导致挨打。这些后来都一一验证,持续到伟大的国内解放战争。道术的修炼,不必要有人监督,贵在自觉。许多事情,在道观怎么做,外出时也要创造条件怎么做,可以说始终如一。我们可以做一些必要的了解。云游参访是道士宗教修持生活的一种形式。明代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道家出游寻真问道,谓之云游。道士,奉天之士也。谓本乎天者亲上,故曰云游」。道教初创时,并无云游之说。魏晋南北朝时期,随著道教的传播,宗派的分立,经籍的枝蔓,一些著名的高道都曾经外出访道。但天师道对道士的云游未曾作出制度类的规定。全真派创立以後,随著全真宫观的发展以及参照佛教寺庙建立了丛林制度,这就为云游的全真派道士排除了云游时可能发生的生活困难,於是全真派道士云游和挂单住观就正式成为道士修持生活的一种形式。历代全真派道士都十分重视云游参访。
云游参访作为体现苦行励志的一种手段,也是对道士信仰和意志的磨炼。。为了在云游中生存和传道,云游的道士还必须具备多种宫观外生活的本领。《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其云游之士,必会祈晴祷雨,祛邪断佐,拯灾援救,及善风水,能风鉴,会星命,能吟作,会书画,方可游也,不然则凡俗之士也」。全真祖师们的诗文中,对云游参访也多有述及,要求云游的道士,只携带衣装、洁具、钵盂以及方便铲、云笠、蓑衣等等。古城也是冷冷清清的,看看人们的日子,卖东西的人比买东西的人还多,过得挺艰难的。不知是哪一个世道,穷人的日子,上层是了解不到的;富裕的,过着天堂般的日子。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这么残酷的现状,看到了,只能是路过。酒馆门口,迎来送往,多是肥头大耳、穿着华丽的食客,喷香飘远。拐角处,几个老乞丐,蓬首垢面,衣襟褴褛,是呼叫不动还是稍事休息,不想打盹,呆滞的眼神看着路人。不远处的酒楼,仿佛听得出歌女的献唱,悠扬的琵琶,低沉的二胡,那是消愁解闷的娱乐。是有钱人的游戏,唱好了,还会打赏;稍不满意,轰出来的也常有。看到挑柴草进城的,在陋巷撇着。等待某个买家。开价就卖,挑起绕半座城,变钱买油盐,再匆匆赶回大山。了然于道边茶摊讨碗水喝,看那些行色匆匆的人,甚至不忍喝一碗茶。而在城中,茶馆里蹲着的老少爷们,泡在茶馆里的闲人们,天南海北地说着什么。“莫谈国事”,可以有奇谈怪论,听听而已,不可当真。即便是一座小城,也会有城门,早上打开,晚上到时间会关起来,会上锁的。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过时不允许通行的。城门一关就安全了,一防野兽豺狼之类的夜里摸进城来伤人,二是防强盗、歹人入城杀人抢劫。现在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在那个时代,封建统治阶级说了算话的时代,自古就有‘刑不上大夫’的体制,“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有钱或有权,是分阶级与阶层的,是要分三六九等的。老百姓不天真,也非愚昧,除了安分地过日子,还敢奢望什么。了然以为,贫富差距拉大让有些人活不下去,怎么官府不管,其他人也不问。这是鲜活的个体生命,为什么要这样漠视人的生命。现在的问题应该是人心出问题了,社会为什么呈现这么多问题。能关注的还是人心,觉得现在人心坏了,又不知道为什么。虽有悲天悯人之心,却无救人救苦之力。至于而文人士大夫们,他们又未必了解民情。官员们多半来自富庶之乡(大地方),得风气之先,眼界较开,对小地方来说缺乏代表性。至于小地方和农村出身的知识人,他们到了都市也跟农村逐渐脱节了。因此,即便是有精英知识人称号的文人士大夫,只是漂浮在中国社会上层的特殊群体。每日必做的功课,是一种自觉行为。
一是为求长生,二是为与神明交会。炼气是以持久地锻炼导引和呼吸,融会天地之精气於自身,祛除疾病,长生成仙。有个人的目的,也有济世的思想。唐代高道孙思邈有《存神炼气铭》称,如欲存身,先须安神。如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悔,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如安而不散,则身存永年。通过早课,会产生心平气和、脉通窍利的保健功效。通过晚课,能消除疲劳,平静焦躁,产生精力振奋、有益睡眠的功效。“据说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喝碗忘川水煮孟婆汤恐怕是“今生有缘无份”,而或根本就无缘无分,又何必强求?!如果说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那么"孟婆汤"是最美的传说,这一世的终结不必记住往世的记忆,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这汤,对往世而言,对现世而言,对来世而言,扎进许多莫以名状的滋味,深深明白又慨叹不已。说是行善,就是因为这个社会缺乏真诚,缺失道德,缺少安全感。人啊,都不是些什么好东西,人性中的劣根性,随时随地清晰地表露。我们要么无视,我们要么宽容,我们要么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