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亭佑算你哪门子表哥?别忘了,东平伯世子才是你正正经经的表哥。”大太太一脸的恨铁不成钢。刚刚还说得好好的,可转眼,女儿心里嘴里就只记得赵亭佑一个。
都说莫欺少年穷。
她当日也是看赵亭佑一表人才,人是穷了点,可胜在好学又稳重。将来不定考个举人、进士什么的,也算是为顾家族学博了个好声名。
可谁知,却是放了个中山狼在身边,竟敢觊觎她最宝贝的东西。
大太太疲倦地揉了揉额角,挥挥手,让顾云珂先下去。
云珂担心地看了母亲一眼,欲言又止。
顿得一顿,最后,还是默然无声地退了下去。
顾云瑾回到漱玉轩时,云琢正敞开了窗扇,坐在窗前的书桌上写字。
冬日暖阳浅浅的余晖落在她的身上,让她细致的面容如笼上一层烟霞般,带着飘忽的神采。以至于让站在院子里的顾云瑾半晌挪不开目光。
前世,她到底忽略了什么?
意识到被关注的目光,顾云琢一抬眼,看到站在窗外的顾云瑾。
笑意自然而然地荡漾在嘴角眉梢。“四姐姐,早。”
云瑾微微挑一挑唇,也笑了。“五妹妹真好兴致,这么冷的天还开了窗扇,也不怕冻着了。”说着,抬脚上了台阶,麝香亲自为她打起帘子,迎她进了屋子。
屋子里没有点香,大约是窗户开久了,清冷的空气顺着微风送进来,带着淡淡的梅香。
云瑾夸张地跺了跺脚。
云琢赶紧笑道:“快关上窗户,把暖炉拿进来。”
屋子里的丫鬟们迅速忙碌起来,沉香沏了热茶端上来,云瑾接过来,用茶盖撇了撇热气,抿了一口。
“说起来四姐姐可别笑,我是在山上养成了习惯,早上起来憋在屋子里就会难受,所以让丫鬟开开窗子透透风。”
云瑾促狭地眨了眨眼,“透风不打紧,你可别伤风才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不是给大太太添乱?”
若是昨日吃坏了东西,今天就病倒了,说不得,这件事就会捅到老太太那里。
这话听起来像是提点,可细细一想,不无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的意味。
她是巴不得将事情闹大,让老太太对云珂更为不喜,如此,大家才会知道,谁才是顾家最娴雅最知书达理的女儿。
云琢嘻嘻一笑,满不在乎地道:“四姐姐放心,这点冷风算什么?想我在山上的时候,卯时即起,去山下扫雪,手上都生了冻疮,可也没冻出病来。”
顾云瑾听了,一时哭笑不得。
堂堂顾府小姐,在外头做着粗使婆子才干的粗活,倘若是有半点脑子,便要竭力遮掩。她居然这样大大咧咧地说出来,也不怕明日,流言一起,便是府里的下人也更要瞧她不起了。
原本,顾云瑾还想来跟她说一说昨日处罚冬芷的事情。
可现在,看云琢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她亦懒得与她周旋。
不过,看样子,顾家答应秦家的亲事也就是这一两个月的事情,趁着顾云琢出嫁之前,她还得好好利用她一番。
主意已定,云瑾哂然一笑,道:“我真羡慕五妹妹,听说落霞庵主持定本师太见识广博,佛缘深厚,息风郡乃至东离国,多少名门闺秀都以曾听她讲经为荣,你能在她身边学习三年,是你的福气。”
云琢抿唇笑了笑,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顾云瑾目光一闪,装作不经意地瞥了一眼书桌。桌案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云琢方才抄写的一摞《心经》,一个天青色旧窑笔海,上面插了四五支粗细不一的笔,除此之外,就是一方旧砚台。
显得偌大的桌案上空空荡荡地不免有些冷清。
顾云瑾讶然道:“听说祖母让你准备寿礼,怎么你这里全是些旧东西?说起砚台,我那里倒有一方好砚,只是……”云瑾有些为难,“不知道五妹妹惯用哪一种笔?”
云琢笑道:“多谢四姐姐好意,这些原是落霞庵用过的旧物,在那里天天抄写经书,确是用顺了手的,若换了五姐姐的好砚,说不得连字都不会写了。”
她既婉拒,云瑾也不坚持。只道:“你倒是省了心,祖母亲自为你挑好了寿礼,我这几日可就烦恼了,不知道送些什么东西才好。”
云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就这么点本事罢了。哪像四姐姐,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选择的余地多了,才会烦恼。”
“话可不是这么说,”顾云瑾戏谑道,“说不得,祖母认为只有你的礼物才是最特别的呢?”
云琢心里狠狠一跳。
来了!这几日,压在她心中的疑问不用她刻意打听,便有人为她解惑来了。
“也有可能。”云琢淡淡一笑,“因为我是第一次出现在顾家的亲戚朋友面前。”
云瑾不由气馁。
这么明显的暗示她都不懂。
更不会刨根究底地往下问。就像不论什么事,她都不明白,或者说不在乎一样。
每次和云琢说话,她都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没有一点成就感。
不像云珂,她能轻易掌握顾云珂的喜恶,要她喜她就会欢喜,要她怒她就会满眼怒火瞬间发作……
她觉得甚是无趣,再这样推过来挡过去,两个人怕是说到天黑也说不到重点。“你刚刚回到顾家,有很多事你并不清楚。”云瑾微微一笑,与其这样打太极,倒不如狠狠戳一戳这尊毫无脾气的泥菩萨。
听她这样一说,顾云琢立现感激之色。“还请四姐姐多多提点。”
云瑾略显神秘地笑了一笑,“你可知道,那少阳郡秦家究竟是何来历?”
这一次,云琢十分合作地露出茫然之色。
云瑾颇为不屑地看了她一眼,“你在山上三年,难道就没有听说过大姐姐未来的夫家?”
提起少阳郡秦家,人们记忆犹新的大约都会是三年前身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的秦正英因户部贪墨受牵连,秦家被抄没了财物,全家流放宁古塔,在流放途中,秦学士因病过世。
也算秦家幸运。
适逢新皇登基,太后大赦天下。
念及秦学士在士林中的声望,太后特赦秦氏一家,发还秦家在老家少阳郡的田产,恩准秦太夫人携家眷回返少阳郡祖宅,从此以后贬为庶民,务农为生,秦氏子弟从此不许科考入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