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皮真厚,还没成婚呢,喊老婆!”小红白了眼唐十一,回到了杨凌身边。更多精彩请访问
恨不相逢妙龄时。唐十一站在杨凌身侧,一阵心跳加速的感觉,看着这小美女未婚妻,若是搁后世,是一高生呢,想着马和自己结婚了,还是有点不真实的感觉,不知所措道“小凌,你又长高也更漂亮了!”
“我去那边买些点心”小红受不了这小子的肉麻,找了借口去了对面街。
杨凌这才抬起羞红的俏脸,低声娇呼道“还是没一点正行!”
“呵呵,在老婆大人面前要想什么说什么。”唐十一嘿嘿笑道,又厚着脸皮向杨凌靠近了些。
“这次去北部要多长时间啊?”听这家伙满嘴老婆长婆短的,杨凌满心欢喜羞涩之余,还是没忘这小子要出差的事。
“还不知道,前段时间在画院时,大官家亲**待的,不过什么都没说,连具体干什么都不知道呢。不过我猜测肯定是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吧,若是平常调动的话,不可能搞得这么神秘。”唐十一说道。
“嗯”杨凌应了下,眸光又和唐十一对视了下。一时无语的样子,很明显,小美女还不习惯现在的身份,想着以前对这小子喝来喝去的,这转眼间成未婚夫了,心理一时还转变不过来。
“小凌老婆,你看我想你想的都瘦了吧?”唐十一肉麻的问道。
“脸皮真厚,我看你气色好着呢!”杨凌说着瞄了眼唐十一,还别说,这小子现在虽然还算不高大健壮的样子,但和自己刚见到这小子时那邋遢样绝对不可同时而语啊。
说到气色,唐十一不可避免的想起了德慧大师,不由问道“小凌老婆,咱师傅身体现在咋样?”
“瞎喊什么呢你,德慧大师身体挺好的,对了,小谦信参军了。”杨凌明白这小子口的咱师傅是谁时,不由白了唐十一一眼。
“什么?那小秃……和尚才十一二岁吧,这么早参军了啊?德慧大师怎么舍得?”唐十一被这消息给震惊得不行。
“嗯,这一次招了好多少年,现都在凤翔府集训呢。”杨凌回道。
“勇哥去凤翔府是为训练这些新兵的吧?”唐十一点点头道。暗道这童师闵搞得阵仗还不小啊。
却不知这童贯在北宋末年,前前后后共招募了数万亲兵,正是历史所谓的“胜捷军”。想想也真是不可思议,也是赵佶了,若是在任何朝代换了任何帝王,估计都不会容忍官宦私自招募如此多的亲兵。
唐十一还是想不通这外表憨厚老实的小谦信竟也入了军,而且还不是国家正规军,不由纳闷,难道德慧大师老糊涂了?唐十一突然又联想到小谦信进京后的表现似乎有点怪,总感觉那小和尚哪里不对劲。
“喂,想什么呢?是不是担心小谦信啊?”杨凌看这小子突然沉默不语,不由问道。
“嗯,怕那小和尚那么小不会照顾自己啊!”唐十一言不由衷道。
杨凌不由撇了下小嘴,切,你才多大啊,还怕人家照顾不了自己,不过想着这小子悲惨的出身和曾经凄苦的小叫花生涯,杨凌本能的拥起一股女性特有的保护欲来,想好好疼疼这个将要成为自己男人的家伙。
看着小美女温柔的仿佛能将自己给融化了的美丽眸光,唐十一再次心思恍惚起来,感觉这是天赐给自己的精灵,是要自己用尽一生的时间和勇气去好好守护的天使。
两人这样眼神交流多过语言交流的并立站着,时而说两句,更多的时候是相视一笑。
突然一阵颂经声音传来,似乎空气还迷漫着缭绕的香雾。
触景生情,唐十一突然想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来。
唐十一不由分说的牵起杨凌的手,快步进了旁边一家房四宝店。
“老板,准备一份笔墨纸砚来”唐十一说着,直接抽出一张百贯钞票来,拍在掌柜面前的桌子。
掌柜的一愣,迅速收好钱,磨好墨,铺好等宣纸,并准备了一盒粗细不一的毛笔来。
唐十一抽出一支细笔,迅速书写起来。
店里的掌柜和几个客人见此情况,也不由疑惑围前来,不由跟着读出了声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
蓦然听见你颂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及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与你相见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听一宿梵唱,不为参悟
只为寻找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瞬
我飞羽成仙,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只是,在一刻,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此生与你共度。
……
“好,真乃应景之作,不错,好诗词啊!”围观者赞叹道。
粉脸羞成霞的杨凌美眸已闪现晶莹的泪花,虽然看一遍牢牢记在了心底,不过还是小心的将身前纸张折好,象宝贝似的握在了手里。
望着两个年轻人肩并肩的出了店,掌柜的已经忘了人家只是写了一张字,自己收了百贯了,还沉浸在了那首诗词。
杨凌一开始也为这露骨的诗词羞怯不已,但更多的还是感动。也对这小子能瞬间因时因地因景的写出如此诗词来,深感震撼,心想还别说,这小未婚夫虽然没过学堂,化水平不高,却能临时想出如此有深度的诗词来。
两人来到庙堂门口,小红正提着一包吃食等着。杨夫人不一会也走出来。
四人回到梅园后,天色已暗,唐十一让一路劳顿的干妈她们歇息去了。
王虎二愣子几人直到深夜才回到梅园,还在兴奋之的几人睡不着,又陪唐十一热火的闲聊起来。
“还是这京城好”二愣子说道。
“看你小子这点出息”唐十一忍不住骂道。
“哥几个,要不你们别当兵了,留在京城跟我们经商吧。”三皮提议道。
“啊”二愣子和周家兄弟明显没往这方面想过,听三皮一说,不由一拍大腿,激动道“好,我怎么特么没想到过要辞军啊”
“你们三个抽什么风呢,以为想辞军能辞军啊”王虎不由骂道。
三人这才看看胳膊的印记,想想这一日为兵,终生是兵啊,辞军的念头被王虎一盆冷水给浇灭了。
唐十一趁机又问了一些梅谷堡的最新情况。
“唐兄弟,你现在若是回到梅谷堡,保准认不出来了,现在变化可大了,这次北代州的千骑,除了原先八百多老兵外,还有一百多新兵,现在梅谷堡还有差不多两千人。”王虎说道。
唐十一点点头又问道“牛师傅现在什么情况?”
“咱们梅谷堡后山坡几乎全被开发出来了,专门划出一片区域给牛师傅他们搞生产。对了,这次北,我们带了千颗石头雷呢,组件也带了数千。”
“好,明天走的时候,你们再带几车火药。”唐十一说道。
……
第二天一早,唐十一将王虎几人送船,正打算领着干妈她们好好出去转一下。却被突然传去了宫里。
唐十一估摸着应该是让自己出发了,于是简单向干妈小凌她们交待了几句,随内侍进宫了。
当随内侍来到大庆殿前时,还是被眼前阵势惊了下。
只见在大殿正前方的广场正分立着数十名衣甲鲜明的军士,而在两侧各立有五十名武学院的学生,四围则散布着众多刀枪在手的内卫。
赵佶在殿前廊下坐定,赵楷、童贯、梁师成、谭稹等人分立左右。
看着这些龙精虎猛的军士,唐十一这才想起,今天是武举殿试。
说起这武举,它是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举最早始于隋,制度化于唐,宋朝的武举在唐朝的基础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而且,宋朝武举也一改唐朝武举的只重武艺,不问章的做法。宋朝武举尤其重视武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出武兼备之儒将。
宋朝武举的考试有专门的考试教材《武经七书》,后来又颁布了《补官差注格法》,将武举授官与军队建设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总之,宋朝武举打破了以弓马选帅的传统,开辟了在和平条件下选拔军事人才的新路,对从高门贵族子弟选拔将领的倾向形成了冲击。
不过,历史事实是,在“重轻武”的国策下,武进士的选拔人数有限,每期也不过三四十人,武学院的规模也不大,仅有一两百人。其实终宋一朝,名臣名将更是无一人出自武进士。
最终,在宋朝,靠武学培养,用武举选拔优秀将帅以提高军官素质的想法并没实现。
现在进行的武举殿试,开了历史先河,最终形成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解试和省试都由兵部主持,考试周期一般三年,不过这殿试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