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滑过,转眼,新帝登基已有一年。
众臣是在接到高家嫁女喜帖的时候,才惊觉先帝丧期悄然而过。颇有些恍惚之感。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竟是一年过去了。”礼部尚书赵元仁对着妻子孙氏唏嘘:“真是恍如隔世。”
孙氏笑道:“可不是,这日子快得很。想想以前,比比现在,我觉得还是眼下的日子好。”
赵元仁失笑。
那可不好嘛!自家侄女做了皇后,侄女婿是天子。他升官做了礼部尚书,赵家一跃成了京城炽手可热的新贵。孙氏这位尚书夫人,走到哪儿都一堆人敬着捧着,以前哪有这样的光景。
孙氏笑着白了他一眼:“我们赵家日子好,我当然高兴。更重要的是,天子励精图治执政勤勉爱惜百姓。这一年里,打仗的次数少了,百姓的日子慢慢安定了。这才是最大的好事。”
朝廷一直在尽力抚民,人心安定,日子自然就好过一些。
“照这样下去,再有个三年五载,大晋就能彻底安定了。”赵元仁目中闪过欣慰,低声道:“说实话,我以前一直忧心得很。皇上太过年轻气盛,又不是什么沉稳的脾气。我总担心上朝上到一半,皇上会撂挑子,或是不肯批阅奏折之类。”
“没曾想,这一年来皇上表现得可圈可点。”
虽然上朝时偶尔还会悄悄眯眼打盹,或是不耐地翻个白眼,至少能一直撑到朝会结束。
批阅奏折就更值得夸赞了。每日呈上去的奏折,不论多少,当日一定批阅完。且大多批阅得中规中矩,并不出格。
这就很令人欣慰了。
孙氏压低声音笑道:“我听闻,皇上一开始不耐批阅奏折,皇后娘娘百般劝慰,每晚陪在皇上身边。后来就成了惯例。”
赵元仁瞥孙氏一眼:“这话在外别乱说。”
外人不知道,他们夫妻还能不清楚么?赵夕颜擅长书法,会写十余种字体。别人写的字,她看上几眼,就能分毫不差地模拟出来。
天子批阅那么多奏折,里面少不得赵夕颜的“功劳”。
这等犯忌讳的事,他们心中有数便可,就别往外声张了。
孙氏点点头,表示自己守口如瓶,在人前从不提这些。
夫妻两个闲话一番,很快将话题转到了高平平和徐三的亲事上。
“徐三也是个有福气的。”孙氏笑道:“这可是忠勇侯府嫡女。他不过是亲兵出身,能娶高平平为妻,是他的造化。”
赵元仁看问题的角度和孙氏不同:“忠勇侯府的风光,都是过去的事了。侯府前年被夺了爵位,忠勇侯重伤不能再领兵。高望到底年轻了些,论领兵打仗的能耐本事,比忠勇侯差了一大截。”
“现在京城四大军营,铁卫营第一,猛虎营排在第二。禁卫军人少,不过都是最精锐的士兵,当排第三。骁骑营远不如前,堪堪居于末尾(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