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牛中文 > > 回到三国做刘禅 > 第548章 大战前夕2

第548章 大战前夕2(1 / 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回到三国做刘禅18.18xs.”查找

诸葛瑾统率关中大军时,他一度将魏军诱至渭水和长安一线;然而,羊祜和朱灵因司马昭之死而迅速撤回,两军皆无大规模的正面对抗,除了魏军损失一万骑兵之外,双方的步卒损失其实都不大。

此时的关中,汉军仍然保持着十五万大军,其中骑兵有四万之众;魏军仍保持着二十万步卒,从已有的情报来看,魏国新建的虎豹骑并未开往关中。

司马懿亲临潼关之后,朱灵与羊祜不再各自为战,而是由司马懿统一调度指挥。

贾充引兵三行出潼关之后,一路强行开往灞水东岸扎营;韩琮则引三千兵马在蒲当渡西渡黄河,然后沿着渭水的浮桥而下,与贾充汇合于灞水;与此同时,王凌、令狐愚二将引兵一万出蓝田,西渡灞水后屯于长安以南五里位置。

让人奇怪的是,司马懿部署好这一切之后,渭南的大军再无动静,张特、石苞却引一万兵马,屯于渭水以北的泾阳县,此后,往城中运送粮的车马连绵不绝。

“诸葛将军,司马懿不是为复仇而来么?他为何兵临城下却不动?为何屯兵泾阳?”丁奉即疑惑又担心地问道:“看司马懿的架势,他想把泾阳变成坚固的据点,我不可任其在关中扎下钉子吧?”

“诸葛将军,若是俯看整个关中平原,渭水将关中分成南北两部分,而泾阳和长安,则把关中分成东西两部分;司马懿屯兵泾阳,又运去大批粮草军资,由此看来,他必是想在泾阳长期驻守,不会轻易离开。”

“诸葛将军,司马懿屯兵于泾阳,西有泾河环抱,南有渭水阻隔,我若派兵攻之,粮草必须渡水而至,极易被魏军截断。正是这两条河的原因,我骑兵难以迅速渡河汇集,若是司马懿在泾阳扎下脚跟,再被他取了长安,他就能在关中轻易立足!我纵有骑兵,他却能据城坚守,我再难将他赶回潼关!”

几人分析一番后,诸葛恪也察觉到情况不妙,一时之间却无应对之法,于是问道:“牛将军,你常年在关中驻守,依你之见,我该如何应对?”

“诸葛将军,末将与赵统、马岱和王平将军镇守关中将近六年,刚开始时,咱们屯兵于大散关,后来屡出骑兵袭扰各地,魏军再也无法在关中实施军屯,于是放弃关中,退至武关和潼关驻守;自此之后,我以骑兵时刻守在潼关和武关之外,来一个杀一个,魏军再未敢出。”

牛金说罢,众将既点头又摇头:这几年,几将守卫关中之法简单粗暴,虽未让魏军踏足关中,自己的四万铁骑也被拖在了关中,一刻也不敢离开。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魏军已经占领泾阳。若仿照牛金所说的办法,仍旧以骑兵耐心地袭扰,等个一年半载,魏军受不了袭扰,粮草断绝之后,还是只能退回潼关,然而,汉军却无法再等那么长的时间。

“诸葛将军,此时的司马懿在灞水东岸按兵不动,他屯于长安城外的兵马可进可退。末将以为,我要逼迫魏军退出泾阳,这也不难。只需派骑兵北渡渭水,再东渡泾河,断绝泾阳的援兵和粮道,魏军自会退走。”

“施将军,魏军刚刚开始运粮,我要逼其退回很容易!”诸葛恪摇摇头说道:“不过,这对我毫无益处!我的目的是诱出魏国大军,使其西进至美阳和武功一线,再以骑兵歼之。若逼得司马懿退回了潼关,岂不竹篮打水?”

“可是……司马老贼实在太狡猾!他兵至长安和泾阳之后就按兵不动,莫非……我要一直等他?等到他在泾阳站稳脚跟?若是如此,我再难攻取泾阳,也不敢绕过泾阳去取潼关和武关!”

“施将军勿急!”张承呵呵笑道:“诸葛将军,诸位将军,依我看来,这是司马懿在试探。”

“哦?不知张将军有何高见?”诸葛恪欣喜地问道。

“诸位将军,我主力步卒屯于咸阳以南,距离长安不足六十里,司马懿定是担心被我反攻。届时,魏军背向灞水,处境自然不利,他岂敢轻取长安?我若将主力西退至槐里附近,魏军必会追来。”

“若我是司马懿,我也惧怕咸阳的大军。”诸葛恪点点头,却又疑惑地说道:“施将军,若我西退槐里之后,司马懿得了长安仍旧按兵不动,仍旧不肯西进,我又如何应对?”

“若是如此,我就以一部兵马拒泾阳的魏军于泾水以东,再以一部兵马绕至灞水,断绝长安的魏军之粮道,对长安的魏军围而不攻,逼魏军援兵西渡灞水与我决战。”施绩坚定地说道:“此战的歼敌地点在灞水,与诱司马懿至武功也无太大区别。”

“此法也不错!”诸葛恪肯定地说道:“灞水一线地势平坦,司马懿只要取了长安,我就立刻屯兵灞水,其间或进或退,诱其无限地往长安增兵!”

众将再无其他办法,经过议论之后,都觉得此计可行,于是将长安的兵马退到丰水以西,同时,将咸阳以南的大军退至槐里屯扎。

汉军西退,消息传到灞水东岸,司马懿心头暗笑不已:“传令:贾充,州泰,你二将引兵五千,速速追赶蜀军,但不得与之接战,蜀军若是反杀,可退回丰水东岸;”

最新小说: 军旅:全军震惊,我儿边关一战 火影之幕后大boss系统 影帝家的小娇妻太迷人 我的绝色姐妹花 矜贵权臣追妻火葬场时,我已入宫封后 太上武神诀吴云肖雪燕 苏鸢薄斯臣 海贼王之尤斯塔斯基德 重生九零,我用前夫换了八套房 古代逃荒种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