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老有乔来五行宫来看病,他告诉岐伯,说自己肚子鼓胀,好长时间隐隐作痛。岐伯望闻问切,说:“你的肚子里长了一个异物,不好治,吃药不管。”
有乔请求:“你是医国手,救一救我。”
岐伯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在看了病人的病症以后,会一边走来走去一边嘴里嘟哝,以决定用药或者是怎么治疗。当时给少昊清准备做手术前是这样,这时也是这样开始嘟哝:“看来,只有剖开肚子,切割掉结块,才能除病根。”
话还没说完,有乔已经吓得连滚带爬,跑了。岐伯回头一看,人不见了,苦笑道:“这仅仅是一个想法,真的要这样做,我还不敢。你跑什么的呀!”
俞跗说:“你这想法也太大胆了,就是能开刀,怕血也止不住。他是在肚子上,少昊清的是头皮,不流血。”
岐伯说:“止血我有办法,不可怕,就是在一个人身上做这样的手术,有风险。不过,不做这一手术,有乔一定活不了。走,找他去,再仔细诊断一下。”
但是,怎么也找不到有乔。有乔吓坏了,不仅不敢去见岐伯,竟然还东躲西藏的,躲到涿鹿山上几天不下来。大鸿劝他,他说:“好好的一个人,把肚子剖开,这不就是杀人吗?我战过蚩尤,看到一刀把人的肚子砍开,肠子都流出来了。哎呀呀,我不想把自己的肠子流出来死。”
黄帝知道了,问怎么一回事,岐伯就说了。黄帝说:“的确也害怕人的,能有把肚子剖开,人还不死了的吗?”
岐佰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活人,我还没做过这样的手术。不过,不这样治,结块会越长越大,最后人就死了。”
黄帝说:“我知道,你曾经告诉过如何解剖尸体。不过,他老有乔不相信,拒绝治疗,你有什么办法。也不好硬把他捺倒,牛不喝水强按头?”
“哎,那就听天由命吧!”
过一段时间,老有乔就死了。临死的时候,大鸿懊恼地说:“岐佰能给你治疗的,你就是不听。”
有乔坚持说:“我宁愿这样死,也不愿开膛剖肚死。开膛剖肚,那是杀猪。”拉着大鸿的手嘱咐说:“我不能再回乔山去了,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你一定替我回去看一看族人,看一看那美丽如画的山河。”
大鸿说:“你放心,我一定去。”
有乔之死,岐伯很难受,他在有乔的尸体旁边,呆了好一会。没有人在,他就拿出廪石刀,把有乔的肚子剖开,果然发现一块牛舌头样大的结块。他取出来放在背带里,又给有乔整理好衣裳,默默地离开了。
几天以后,这块东西就硬的像石头,里面还呈现五彩缤纷的色彩。他发现不了可以施治的办法,随手扔在一边,对俞跗说:“有乔的死,我还是有责任的。”
俞跗说:“不怪你呀,是他自己讳疾忌医。”
“是不是还可以不要开刀,也能治好了呢?医学博大精深,永无止境,我不能坐在家里,还要去天下寻方。”
“就怕黄帝不让你走。”
“不告诉他,溜。”
“有人看着呢。”
“那不是问题。”
岐佰煮了一碗水,里面放了一些草药,那人喝下就沉睡不醒,两个就离开了涿鹿。俞跗走时看那块东西很美,拿去氏族冶金坊里,叫容成子给自己安装成一个刀柄。
还是和过去一样,他们一边采集草药,一边给人看病。有的食物是自己狩猎采集,有的是向病家换取。这一天路过一个村落,遇见一群送葬的队伍,抬着一个死人去墓地。走在送葬队伍前面的是一个老女人,左手拿着一支法器,右手拿着一只玉环,头上顶着一冠花帽,一路咿咿呀呀的唱过来。
时人出丧没有棺材,就是穿着原来的服装,或者身边有一件两件陪葬品,抬到墓地一埋而已。岐佰和他们擦身而过,不经意看了一眼担架上的死人,叫:“停一下。”
人们就停住了不走,老女人问:“你要干什么?”
岐佰问:“请问,你们是送丧的?”
“是呀。”
“那么,抬的就是准备埋葬的死人?”
“废话。送丧不送死人,难道送活人!”
“被你说对了,他就是一个活人。”
没人相信他的话:“别胡说八道。死人活人分不清,咱们岂不就白活了。”
老女人惊恐不已,做出一副祈天状:“魂魄升天,不容打搅。走路人,你走你的路,不可以亵渎神灵。”
话是这样说,但人都有好奇心,并没有抬走。岐佰走近担架:“我刚才看了他一眼,脸色发红,鼻翼阵动,这是活人的症状。这个人,之前应该是遇到突发事故而导致休克,俗话说叫假死。”
他盘腿坐在地上,触摸担架上假死人的手腕:“脉动正常,人好着呢。抬回去,我要给他医治。”
巫婆说:“你不要以为我们不懂医,就来蒙人。这个人已经由神召唤归天去了,就是医圣岐伯来,也不能起死回生。”
听她说出岐佰,俞跗正要自报家门,岐伯制止了。他感到好奇,就问:“你们也知道岐佰?”
“孤陋寡闻了吧?天南地北谁不知道,他可是天下第一医家,救死扶伤,手到病除。”
“不说岐佰了,就说说这个人吧。”岐佰问:“你是这里的大巫吧?古来巫医不分,你的巫术不如医术,几乎活埋了一个人。”
巫婆说:“你说错了,人不懂医和药,才会巫医不分。一旦懂得了医和药,巫医就势不两立。你两个是不是饿了,想混点吃喝?等送葬回来有的你吃,此刻莫要阻人丧道。”
俞跗说:“他把我们两个当成骗饭吃的了。”
岐伯冷笑一声:“那好,你们去埋吧。埋过了,我再把他从墓里刨出来治。”
这话说的口气太大,俞跗担心:“我看他是真的死了,过头饭吃得,过头话说不得,不要蹚这浑水吧。治不活,他们以为我们辱尸,会打我们的。”
岐佰很有把握:“这个人阳阴二气交汇,闭塞不通,一口气被压住了,这类病人我治过。再说,我们医者行的是人道,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他说的是专业术语,太深奥。人不懂,不懂就崇拜,把死人抬回去,放回到铺上让他治。岐佰先给他放平,仰卧压胸,吹吸气,俯卧压背,也就是现在的人工呼吸。
俞跗问:“你这叫什么疗法?”
“人活一口气,气通则顺。”
他又熬了药,但死人牙关不开,药水进不了口中。折腾好半天,依旧一动不动,没有一点活过来的样子。天色已经昏暗,看不到他的脸有没有红色,鼻翼还动不动。俞跗有点害怕:“怎么办,或者真的就是一个死人。我说,快跑吧,不要再被人家打一顿。”
岐佰开始焦躁:“怎么一回事呢,我以前治过这种病症,不会错的呀。”急得满头大汗。
女巫看出来了,岐佰不能治疗。她痛心疾首:“日辰不旺,出门犯冲,遇上瘟神阻道,大凶之兆。”对二人道:“你两个惊了神魂,会使族人遭灾,罪过啊。”
说了,就舞手划风,又摆出一副祈天的样式来。
这里人真的愤怒了:“治活了吗?治活了吗?你以为你是岐佰哪,原来就是一个瘟神。打!打!”
两个人狼狈逃跑,背筐都丢了。
岐佰一边跑一边嘀咕:“怎么一回事呢,难道他真死了?不可能的呀,有脉动,一定就是个活人。”
俞跗和他开玩笑:“活该,你以为你真的是岐佰哪!”
“哎,愧对医圣这个称号了。”
“可惜了的,背篓里的食物和采集的草药都丢了,这下要饿几天肚子。幸好我的刀还在身上,可以逮两只兔子吃。”
离村子好远了,有一座山,山上草木茂盛,郁郁葱葱。晚霞透过林稍,橘红色的光芒辉映着山里人家。两个人无心欣赏山光水色,闷闷地走路。拐过山角,迎面一个老人拄着拐杖,瑀步行来。问一声:“来的是名医岐佰?”
“不敢,不敢,以后天下再没有这个称谓了。”
“不要灰心丧气,马失前蹄也是马,不是羊。请跟我来。”
“老人家你是谁?”
“我雷氏,人皆称我雷公。江湖上久闻你的大名,不过,你今日误诊了。”
岐佰大吃一惊,随着老人去了一个山洞。山洞里有人居住使用的一切,松树火把照耀着,大家席地而坐。岐佰先介绍:“这个病家不是真死,是假死。阳气不畅,我行的是二气相通之法。”
雷公说:“假死有许多种,溺死、缢死会假死,外伤击脑、气结也会假死。你使用阴阳二气相通的疗法,可治气堵。而对于阳脉下坠,阴脉上升,非打通血脉不可。”
岐佰诚惶诚恐:“请教雷公,如何打通血脉?”
“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排除经络中障碍气血运行,你光靠导气是不够的,还要用针。”
雷公取出一根石针,以自己的身体为示范,一一讲解穴位,教导针灸之术。还让岐佰也在自己身上实习。岐佰刚把这种石针接触到皮肤,没有刺进身体,就明显的有针刺感。他大惊失色:“什么石,是神针吗?”
雷公一笑:“连砭石都不知道,还敢称医圣?天也快亮了,再去治一回,还你一个医圣的名号!”
岐佰一刻也不等待,夜色中再匆匆赶到村子,到这里天已大亮。人正把死人抬着,准备出去埋葬,看他来了,就骂:“骗子又来了,还痴心妄想当岐佰呢?滚吧,别再丢人现眼。”
有人把他们的两个箩筐一脚踢出来:“真有胆子,就这两个破筐还敢来取。拿去,拿去,没那闲工夫打你。”
岐佰说:“不,我不是来取筐,就是回来治疗的。”
没有人相信:“再胡搅蛮缠,可真要打了。”
女巫又舞手划风:“天帝呀,来惩罚这个恶煞吧。”。
岐佰斩钉截铁:“如果治不活他,你们就把我抬去埋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不由得人不信,就停下来让他治。还等着笑话:“马上抬一个死人,再抬一个活人,两个一起埋。”
岐佰取出砭石针,在这个人的身上点穴,针灸。一会儿人就脸色红润,呼吸明显,再把他屈体扶起,用砭石刀于手腕上放血。俞跗把早已熬好的草药,从囊中倒出来,那人竟能喝下去,还打了一个嗝。看着一点一滴的鲜血,岐佰长舒一口气:“好了,不用你们抬他去墓地,让他自己起来,该去哪去哪。”
拍了一下他的后背:“起来吧。”
那人慢慢地睁开眼睛,抬起头,说话了:“你们干什么哪,这么多人?我的肚子有点饿了。”
人们轰动了,用抬死人的担架把岐佰抬着,围着居住的部落,转了一圈又一圈。老巫婆说他是“岐佰再世”,俞跗暗暗发笑:“本来就是岐佰,怎么成了再世人?”
“说得好,我就是一个再世人,过去的那个岐佰死了。”
也不证明自己的身份,将错就错:“你们就把我当神医岐佰好了。不过,要真的感谢,就给我们一点干粮,路上吃。”
人们把他的箩筐里,堆满了饭团和熟肉干,直到两个人不见了踪影,还匍匐在地不肯起来。
再去山洞,雷公已经不在,洞里的物品一件都没有了。他向洞口拜了三拜:“大隐隐于世,雷公,你才是真正的天师。”
《考古中国》考据,中国的传统医术针灸,特别使用砭石针,源自于雷公。他也是黄帝时代人,和岐佰等人共同出现在传世名著《黄帝内经》中。
砭、针、灸、药,是我国古代独立并存的四大医术。砭石名称起自《黄帝内经》,古称砭、砭石,现称砭术。是用石制工具进行医疗保健的一种方法,属于中医医疗器械一类范畴。
砭石,起源于距今几万年前的石器时期,东汉前逐渐消失,至今失传已两千年。砭石能治疗疾病,已由今天的医学界有所论证,但是否如传说的那样之神效,不得而知。
今天的研究者不肯承认它的失传,有人从《尚书》中:“海、岱、淮……惟徐州厥贡泗滨浮磬。”根据“泗滨浮磬”,又引出“泗滨浮石”,认为“用它制成的医疗工具即是砭石。”又因为古徐州在今山东,《黄帝内经》“砭从东方来”,“东方”指的是山东。以及《路史》:“伏羲尝草制砭,以治民疾。”伏羲是太昊部落的酋长,太昊是东夷的一支,东夷是古代山东沿海的民族,伏羲是山东人。以此证明山东泗水大山中出土的砭具,就是“泗滨浮石”,即传说中的砭石。
实在是牵强附会。
《考古中国》考据,砭石的失传和廪石的失传一样,是这一物种的生存规律。中国地震局地质勘查,以泗滨浮石为例,对砭石之失传提出陨星撞击说。泗滨浮石内含数十种地球稀有物质,是因为6500万年前一颗特殊陨星撞击了鲁西南地区。撞击地表岩层产生爆炸,在高温、高压、等离子环境中,星际物质与地表岩层相互交融、渗透。最后落在地表形成浮石,也就是砭石。意思是,这种石头不是地球上的物种,而是天外来客,所以今天就没有了。见仁见智,这或许也是砭石失传的另一种解释。
岐佰以上这一病例流传至今,许多史料都有记载,有的还流传为是扁鹊所为。其实,这不是他自己的医术,而是雷公传授的砭石针灸和药外理疗。只不过雷公平生隐于世,世人不知道他只知道岐佰,就成了岐佰的事迹。
两个人继续前行,走过了春夏秋冬。
俞跗问:“我们这是到了哪儿啦?”
岐伯说:“前面就是炎帝陵,我从小随神农氏离家出走,采药学医救死扶伤。他死时我不知道,此来就是要祭祀他老人家。”
拜了陵,岐伯说:“饿了,弄点吃的。”
俞跗说:“我去拔点草来,烤肉饼。”
一片低洼的沼泽地,密密麻麻长着一种草,高高的杆子,花序粉黄色,很是好看。他随手拔了许多来,开始烧烤。发现这种草的根部有一块一块的茎,他用刀切割着:“不知道好吃不好吃?”也放在火了烧。切了一手茎汁沾在刀柄上,又把刀丢在草堆里,几次走来走去的,脚踩着了刀柄,和草叶上的青汁。
烤熟的茎,俞跗吃了以后说不好吃。岐伯说:“好吃不好吃,就相当于神农面前尝百草。”
等到吃完饭俞跗再去拿刀,那个刀柄竟然化了。他奇怪道:“哎呦,本来坚硬如石,怎么一时间就化成水了?”
岐伯过来一看,高兴不已:“神农氏显灵了?俞跗,我知道怎么治有乔那个病,快把这种草多拔一些,咱们再回涿鹿去。”
俞跗听懂了他的意思:“你是说,这种草是药,能够治人肚里结块?”
“是的,这可是你的发明。”
“可惜了,有乔已死。”
“隶首也是这个病。”
到了涿鹿城,首先就去隶首家。
隶首已经不能行动,躺在铺上直哼哼。她的女人说:“要是岐佰在就好了。我说,宁愿让他破肚子,好歹碰碰运气,也不能像有乔一样等死。”
隶首一边哼哼,一边说:“就是。我是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上地下没有可怕的事,还怕开膛破肚。”但看岐佰真的出现在面前,也怕了:“不要不要,不要你来治。”
女人气道:“看看,刚才还说了那么多大话。事到临头,人怎么都讳疾忌医?”
隶首辩解着:“我不是生病,是神在召唤。人终究有一死,破肠剐肚四体不全,怎么去见诸天大神。”
说了还要跑,又爬不动,女人哭笑不得,说要拿绳捆起来。岐佰就笑话他:“罢了罢了,少跟我来这一套,神救不了你!”叫俞跗熬药:“不是给你破肚皮,我发现了新草药。”
“不要安慰我,有药你早给有乔用了。嫘祖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我求一个囫囵尸归天吧。”
“这话说的没有道理,只要治得了病,也就治得了命。你是一个懂天文地理的人,怎么信神不信医!”
“我是懂天道呀,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有灵性的。所以,人生人死都是天意。”
“坐起来喝你的药吧!你得的就是病,与神无关,我现在就让你看看,什么叫人定胜天。”
几天以后,隶首肚子里就没有了不舒适的感觉,也不鼓鼓囊囊,人也精精神神。他跑到五行宫向岐佰致敬礼:“来谢你了,神医。”
岐佰说:“我不是神医,是人医。”
“你不信我信,遇上你就是神的造化。”
“如果把一切都看成天意弄人,天下就无从有医。黄帝鼓励发明创造,就是要人不信天,不信神,相信自己。”
黄帝接口道:“岐佰,我们生于一个蒙昧时代,不提倡发明创造,就会永远与禽兽为伍,茹毛饮血。我去过贾湖,那里的人甚至还不知道什么叫医和药,自生自灭。你医民济世,让普天下的人减少疾病,健康长寿,堪称天师。”
隶首问:“这种能治我怪病的,是什么草药,你在有乔身上怎么不用?”
“这个草,茎上有三个棱形,我就把它叫做茎三棱。以前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这一次才发现。”
在有乔肚里取病样标本的事,岐佰没有说。
茎三棱,秦以前是这个名称。这种草药采集地炎帝陵湖北属楚国,因为秦始皇的父亲叫子楚,秦始皇避讳改楚为荆,秦以后中药上又把它叫做荆三棱。又名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泡三棱。为莎草科藨草属植物,块茎可入药,破气散结。是治气胀、破积气、治症瘕(积聚结块)的名药。
几个人正在这里说着,容成子来了。他比比划划的告诉岐佰:“化狐肚子里也一样的鼓鼓囊囊,还,还有点那个什么。岐天师,给我们家一点神药吧。”
听他这样叙述,岐佰又习惯于一边走来走去的思考,一边嘟哝着:“‘没药’可用。”
容成子急了:“你怎么没药?谁都知道,你发明灵丹妙药治好了隶首的怪病。”
“我不是说没药,是说化狐的病,当用‘没药’”
“那不还是没药?那么,化狐就要死了么。”
“谁说她就要死了?”
“没药治,她不就要死了?”
“没药,不是没有药。是一种草药的名称,叫‘没药’。”
这一说,容成子哭笑不得:“还有药叫这个名字的。”
岐佰就解释:“是我去西域采集的,当地人叫这个名称,又叫末药。其他还有明没药、制没药、炙没药、醋炒没药、生没药、生明没药等别称,都叫没药。它活血化瘀,散血消肿,胸腹瘀痛,痈疽肿痛,妇女痛经。”
容成子尴尬地笑:“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你都把我说糊涂了。”听到岐佰说妇女痛经,他立即纠正:“不,不,她不是那个病。是和隶首一样,肚里有个什么东西,我就要你那种救命药。”
岐伯说:“不知道什么病,怎么下药?叫她自己来。”
“她已经要死了,还怎么来。”
“那我去看看。”
走在路上,和容成子聊天:“化狐是你昆吾氏的人吗?”
“不是,她是我的女人。”
“她不是赤将子的女人吗?”
“你老不住在涿鹿,不知道。赤将子死后我接管了炉窑,他的两个女人和小孩没人问,我就娶了。”
“我们行医者提倡人道,想不到你一个窑工,也有这样的人情味。就凭这个,我也要把她给治好。”
在容成子的屋里,化狐躺在铺上。岐佰看她虽然躺着不动,但精神很好,红光满面。看见岐伯就哭:“岐天师,我要死了。”
岐伯就问:“你怎么了?起来让我看看。”
“我起不来了,就睡在这里和有乔一样等死呢。”
容成子就介绍病情:“肚子鼓鼓胀胀,一天天大,还恶心。”
岐伯摸了一下她的肚子,她就惊叫:“不敢碰啊,我肚子里有一只癞蛤蟆。”
岐伯好笑:“肚子里有癞蛤蟆,你怎么知道?”
化狐就说了:“那一天,我去地里种谷,渴了,在河边的小水沟里捧了一掘水喝。不注意,喝下去一个乌黑乌黑的小蝌蚪。当时知道不好,小蝌蚪长大,不就是癞蛤蟆。”
容成子也害怕:“是啊,这个可怕的癞蛤蟆,在肚子会不会吃人的心肝肚肺。”
“我也害怕破肠剐肚,就要你治隶首的药。”
岐伯一句话不说就走。
化狐嚎啕起来:“岐天师不治,我肯定是治不好,马上就要死了。哎呦呦,我的妈呀。”
岐伯一边走一边说:“你从现在开始,不要吃饭。癞蛤蟆饿了,要找食吃,就会自己出来。”
化狐相信了,几顿饭不敢吃。
过了两天,岐伯来了。化狐告诉说:“我没吃饭,癞蛤蟆也没出来。我饿,它一定也饿,会吃我的心肝吗?”
岐伯不理她,叫容成子:“你一边去。”容成子就出去了。他扶化狐坐起,叫她张开嘴巴:“让我看看,癞蛤蟆怎么还没出来,难道它不饿?”拿一片木板压住她的舌头根,化狐恶心,就吐。岐伯袖子一展,一只癞蛤蟆在地上蹦蹦跳跳的。
化狐一下子就从铺上站起,走来走去,高兴地大说大笑:“癞蛤蟆跑出来了,哈哈,我病好了。”
化狐的肚里治出一只癞蛤蟆,涿鹿人传为奇谈。俞跗问:“她的肚子里真有一只癞蛤蟆?”
岐伯一笑不语。
黄帝也这样问,岐伯就告诉他:“哪里有什么癞蛤蟆!人不管吃了什么动物,不可能在肚里存活,都被消化掉成了粪便。比如你活活地吞一条小鱼,这条鱼还能在肚子里长大?”
“那她怎么病成那个样子?”
“是心理作用,吓的。”
“那怎么肚子里也鼓胀?”
岐伯笑得前仰后合:“她怀孕了,自己还不知道,阴差阳错,以为是病。”
“心病还需心药医,你这是辩证施治。”
岐伯调侃道:“费了好大劲,才逮到一只癞蛤蟆。”
黄帝也笑了,感叹道:“隶首信神也就罢了,化狐是一个很聪明的女人,怎么也庸人自扰?普及医学知识,预防疾病,比给人治病更重要。我医世你医民,岐天师,你不属于我个人。”
从那以后,就不再派人看着他。
岐佰有时出去寻医,有时和黄帝谈医论道。他创造“熊经鸟伸”运动,模仿虎、鹿、熊、猿、鸟禽兽动作,教黄帝练身。到后汉时,华佗发展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医疗体育和健身运动,叫“五禽戏”。岐伯论述了药与医的原理,传播到各个氏族,又由他的弟子传承,后世成了一部中国最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今已散佚。
所谓的《黄帝内经》一书,是古代医家假托黄帝岐佰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后世行医的人为了纪念他们,还把中医别称为“岐黄”,“岐黄再世”,“岐黄之道”。
看着隶首一天天的好起来,岐佰感慨道:“没能够把有乔治好,实在是一个遗憾。”
黄帝说:“你尽力了,敢于叫他开膛破肚。”
岐佰说:“不知道少昊清怎么样,我是第一次做那样的手术。现在不敢了,坏了名声事小,治死了人会遗憾终生。”
黄帝告诉他:“少昊清好好的,前些天还给我送贡物来呢。”
少昊清具体活了多少时间,《考古中国》没有新的发掘证据。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2001年6月山东省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站发掘的,就是九黎氏的公共墓地,少昊清死后也埋葬在这里。这一个被做了手术的颅骨,只能是他,因为除了岐佰,在当时没有人能够做这样的外科手术。而岐佰一直到老都说,一辈子再也没有给其他人,做过少昊清那样的手术。
他就是少昊清。
史料对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其中的五帝是哪几个人,有六种说法。所有这些说法中,都有轩辕黄帝,而且一直是五帝中为首者。最被认可的,根据《大戴礼记》和《史记》,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但其它五种说法中,还有一位叫少昊或者太昊,说他是东方大帝,也是五帝之一。
其实,这个人就是少昊清。
少昊清虽然居住在东方,但他不是五帝之一,也不是大帝。就是黄帝时一个部落酋长,蚩尤之后东夷集团的大首领。《帝王世纪》说与榆罔交战的,“东夷少昊族的大酋长风清”,就是这个人。《国语》说:“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把这两个氏族的盛衰顺序说颠倒了,少昊族的兴起,是在九黎乱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