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登基为帝后,大封群臣,并首次采用了最先进的所谓九品中正制和三等爵位制。这自然是诸葛亮连夜向唐皇提出的,这里的九品中正制有别于在史实中由陈群所提出的那个简陋版本,这是根据诸葛亮前世记忆中那个经历了近两千年封建制度洗礼变革的九品制,相信在这个时代,这些的制度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诸葛瑾被立为太子,形同唐皇的副手,太子令出,天下服从,同时诸葛瑾还兼任三公之一司空一职,掌管土木及营建工程,司空本是正二品大员,但在太子这个光环的照耀下,这个职位倒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
诸葛亮则被封为了宁王,大唐车骑将军,同时兼任因荀彧失势而空出的尚书令一职,掌管一切政令。诸葛亮认为唐皇封诸葛亮为宁王更有希望让大唐帝国安宁平静的意思,毕竟围绕在自己身边的二公子党势力还是颇为庞大的。
诸葛均被封为了康王,从徐州刺史调任,接替诸葛瑾成为了九卿之一的太傅,参与朝政,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诸葛玄封为德王、大唐丞相,从一品,,典领百官,秉承父皇旨意综理全国政务。
曹植与曹彰等曹家一干人在大唐建立了新曹家,曹植更是在父皇面前受封魏王,与曹丕分庭抗礼,自己也出任侍中,成为了丞相的副手,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等要事,是在唐王身边侍奉的大员。
在上千官员中,吕布为诸葛家南征北战近二十年,被封为唯一一个正一品官员——大将军,三等公爵,凭一枚大将军印玺,便可掌管全国三分之二的军队,权势之重无人可及。
管宁出任司徒,正二品,一等侯爵,掌管全国教化。赵家家主赵远出任司马,正二品,一等侯爵,掌管全国兵马调动。诸葛瑾、管宁、赵远三人并列为大唐三公。
诸葛敬任司农,从二品,封一等侯爵,掌管各类物资保管;华歆任廷尉,从二品,掌管刑法诉讼;诸葛才任太仆,正三品,封二等侯爵,掌管舆马及畜牧之事;郝昭任光禄勋,正三品,封前将军,掌管禁军,共八千人,宿位宫殿门户,宫内巡查站岗;原诸葛近卫军首领侯成升任卫尉,正三品,封辅国将军,掌管诸葛近卫军,共八千人,负责皇宫及重臣宅邸守卫,稽查泰山重案;陈矫任太常,从三品,封三等伯爵,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诸葛天任大鸿胪,从三品,封一等伯爵,掌管接待宾客之事;诸葛亮的姑姑诸葛宁任少府,即内务府总管,从三品,封安阳公主,掌管皇室宗亲一切财务用度。
诸葛均、诸葛敬、华歆、诸葛才、郝昭、陈矫、诸葛天、诸葛宁、侯成就人并列为大唐九卿。
练露则留在了尚书台,在诸葛亮的手下任度支尚书,正四品,掌管军国支记;徐庶亦在诸葛亮的手下任左仆射,从三品,为尚书令第一副手;吕蒙任尚书台五兵尚书,从三品,封安远将军,掌管大唐国都泰山除禁军、近卫军外的另一支兵马,都城卫军,共一万五千人,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是为五兵尚书;蒋干任左民尚书,正四品,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尚书台其余如右仆射、吏部尚书、客曹尚书等重要职位亦是各有其人。
如同当初在北海有乡绅参议团,青州有名士参议团,大唐同样设有大贤馆,吸纳天下名士豪强,共商国事,父皇自领大贤馆馆长,管宁任副馆长,凡成为大贤馆员者,都可以成为大唐正四品官员,封三等子爵。在立国第一天,大贤馆仅仅从全国各地选拔了十名贤士或是豪族首领,大唐八州每州每三年都可推荐一人进入大贤馆,天下人莫不已进入大贤馆为荣。
在军队方面,诸多武将也各有提升。赵云升任骠骑将军,从一品,封二等侯爵,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大唐军方第二人,统领诸如北郊校场驻军、黑山军、赵家军、曹家军、蛮军这些直属军队,共计九万人;张颌升任镇北将军,从二品,封一等伯爵,统领大唐北方机动边防军三万人;夏侯惇升任镇南将军,从二品,封一等伯爵,统领大唐南方机动边防军三万人。
北郊校场两万驻军由夏侯渊统领,夏侯渊封安西将军,正三品;三万黑山军的首领仍是张燕,封左将军,从三品;曹家军乃是陆续从关中逃出的支持曹家的小鄙部队组成,人数大约有一万人,统领自然是曹彰,封征西将军,正二品,又加封三等公爵。蛮军由关外各族派兵组成,人数两万左右,统领为鲜卑族单于步度根,封平北将军,正三品,封三等侯爵。一万赵家军则由赵云亲自带领。
剑枫继续统领夜鹰,右将军,从三品;赵雪继续统领玉鹰,巾帼将军,从三品。
其余各州统将如下:
张辽升任镇东将军,从二品,封三等侯爵,统领大唐驻青徐六万大军;于禁升任镇西将军,从二品,封三等侯爵,统领大唐驻幽并五万大军;蹋顿升任安北将军,正三品,封三等侯爵,统领大唐驻蒙州三万大军;王双升任平南将军,正三品,统领大唐驻兖州南部即淮南三万大军;陈骞升任平东将军,正三品,统领大唐驻冀州两万大军;阎柔升任大唐镇军将军,从三品,统领大唐驻辽州两万大军。
除各路大军,全国各郡城卫军共计七万人,由安南将军高顺管理,但并无跨州调度权,同时高顺受封一等伯爵。大唐军方部队人数共计四十万一千人,居天下剩余五大势力之首。
八州刺史除青州为从二品外,余者皆为正三品。其中青州刺史由原冀州刺史石广元调任,冀州刺史由孟雄升任,兖州刺史乃是王修,并州刺史乃是高干,幽州刺史乃是陈平,蒙州刺史乃是陈宫。这六州刺史早有定论。
而阎柔出兵东北,新打下来的辽州,刺史之位却被诸葛谨派人站得了先机,由原泰山郡守升任辽州刺史。徐州刺史由于诸葛均调任太傅,也空缺的了下,出乎意料的不是这刺史之位由诸葛均的人继续接任,而是这接任者即诸葛均的亲信不是陈登,而竟是北海姜家的大公子姜明,也是王双的小舅子。诸葛亮不免有些心惊胆战,诸葛均何时竟与姜家搞到了一起。
吴质的升任令泰山郡守出缺,于是原北海郡守崔浩崔州平便调任至泰山,诸葛亮的大本营北海郡则交给了许攸,像泰山北海这等的青州大郡,一郡之首乃是从三品的位置,而刺史之位则是正三品,许攸所得到的较诸葛亮当初许诺的辽州刺史还是差了一些,不过许攸倒是毫无怨言,毕竟比起辽州那种苦寒之地,青州这片全国受到战火影响最少的土地实在是太美妙了。
由于唐皇的登基,天下大赦,普天同庆,以大唐的发源地青州为核心,百万名百姓高呼着唐皇陛下的恩典,自发的上街庆祝。其间也有些零星的反抗声音,尤其那些坚信静心小筑神话的人们,更是不畏死的起义,但那些声音和动作就如冰原中微小的火苗般,在瞬间就被扑灭,当然,这些都是大唐军队加班加点的功劳。
仅仅在大唐成立的十天内,大唐军队的手下又多了上万条亡魂。
或许由于人们对于诸葛家的独立早有了心理准备,在大唐之外的各大势力对此的触动反弹并不太大。江东孙家在获知大唐独立的第一时间,非但没有予以谴责,试图发动战争,更是宣布了将在三个月内立国号吴,抓紧了彻底控制益州的步伐。
控制西凉关中的司马家则是对此毫无反应,四处调集军队镇压西凉与关中的起义,在静心小筑正式宣布支持司马家后,静心小筑强大的影响力让起义的规模瞬间从数十万人骤降到几千人的规模,不出一个月,司马家已经彻底巩固住了在两地的统治。
真正震怒的是控制着兖州中北部的汉室,几天之内便宣读了数份上万字的檄文,声讨大唐,号称若是唐皇削爵散国,负荆请罪,尚可饶其一命。只不过这些檄文在大唐强大的兵力面前多少显得有些软弱无力。就连汉室宗亲,控制荆州的刘表,也只不过在口头上谴责唐皇两句,其他的动作便仅仅是在与唐接壤的领土上加强了戒备,不见给汉室一兵一卒的支援。
在失去了静心小筑的支持后,再加上天下的格局日趋明朗,不再像五年多前那般混乱,天下对汉室的态度一落千丈,再不见当初一纸檄文天下公讨的局面,可以说,汉室的灭亡如今已经只在旦夕了。
开贞元年七月二十日,新任唐皇下旨,出兵兖州,讨伐汉室,为曹家复仇。伐汉大军共分四路,赵云带领北郊校场驻军、黑山军、赵家军共计六万人从泰山出发,张辽带领徐州驻军三万人从徐州出发,于禁带领并州驻军三万人从并州出发,王双则是带领两万兖州军从淮南出发。
四路共计十四万大军成半包围之势,围剿汉室。统领乃是大唐骠骑将军二等侯爵赵云赵子龙,副统领的人选颇是出人意料,不是诸葛家二十年的老臣张辽或是于禁,也不是大唐军中的新锐王双,却是一个大唐权贵中绝大多数人没听说过的名字——北宫诞。
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养伤的诸葛亮默默地叹了一口气,这个家伙也终于要正式地登上诸葛家的舞台了。
在泰山城北的一处幽静小院,周围密密麻麻站了数十名士兵把手,若是有百姓或是官员入内,必须事先登记方可进入。
比起周围动辄上百亩的豪宅大户,这处院落可以说是颇为玲珑,在灰色的壁墙上爬满了碧绿的藤蔓植物,朴素的白色照壁后是几株梨树,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端坐在树下,手持着一本《孟德新书》,抑扬顿挫的朗朗阅读着。
“文若先生,亮来看你了。”诸葛亮带着笑容,跨步走进了这个院落。这位在认真看书的老人,正是在几天前还在大唐红极一时的大贤荀彧荀文若,不过是因为在唐皇登基那天冒死劝阻,如今被免官削爵,赋闲在家。
荀彧继续摇头摆首的读了一段,U看书方才微微抬起头来,道:“没想到或获罪在家,还是有人赶来看望,真是稀客。”
说起来诸葛亮还真算是稀客,在荀彧获罪之前,诸葛亮与荀彧之间的来往也并不算多,他获罪之后在登门拜访,的确让人觉得有些奇怪。诸葛亮拱手道:“文若天下名士,岂能因一言不慎就断了来往?亮想这次亲自来拜访,让那些有心人看到,文若的境遇或许会好些吧。”
荀彧笑了一下道:“或哪里算得上什么天下名士,顶多也就是交游广阔些。不过在以前每日踏进我这悦己草庐的各层官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自免官在家以来,昔日同僚唯恐避之不及,这悦己草庐可谓是门可罗雀,这六天来,孔明你可是第五位访客。话又说回来,孔明你亲自登门,倒还真定会让那些官员吃了一惊呢。”
李通控制下的贼鹰早有探子来报,这几天来,出入荀彧被软禁的地方,只有四人,诸葛玄、管宁、唐皇以及刚刚被任命为曹家军统领的曹彰。诸葛亮两人实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些日子来到荀彧这悦己草庐的,有哪个不是权倾一方的大员?那些品秩低一些的官员不来看望荀彧,也是因为看不清形势,不敢冒险而已。
虽然当初荀彧加入诸葛家是由诸葛亮引荐,但唐皇自不必说,管宁和诸葛玄和荀彧同为唐皇身边的三大亲信之一,曹彰更曾经是荀彧的学生,比起这四人,诸葛亮与荀彧的交情就显得相对淡薄得多,因此在这种非常时期,诸葛亮特地选择了这个时机来拜访荀彧,也不会显得特别突兀。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