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董卓被渤海王挤兑强行令其回河东后,平日间董卓的言行便对少帝极为不满,相反对那渤海王却是极为推崇。
果然渤海王再也没在朝议中提起让董卓回河东之事了。
年幼的渤海王此时心中的挣扎,深谙人性的李儒可谓是洞若观火。
这一日,徐荣来报,一万西凉铁骑已经顺利赶到司隶。
董卓大喜,命徐荣加快收编西园八校的进程。
同时再一次召开大朝议。
这一次,董卓在宣明殿中直接拿出了一道先帝留下的诏令。
令中直言先帝任命董卓为托孤大臣。
董卓以此令为依据,强行要求少帝封他为太师。
渤海王沉默不语,性格怯懦的少帝唯唯诺诺,董卓顺利得到太师之职。
在李儒的建议下,董卓更是直接解散了还剩下两万人的西园八校。
事情进展到这一刻,司隶洛阳所有的军队都是董卓的麾下。
董卓权倾朝野,风头更是一时无两。
与此同时,北五校终于有消息传来。
最后只有八百北五校将士回到了洛阳,主将皇甫嵩坠马而死,副将朱儁久病不愈。
朝野震动,整个大汉都为之沉默。
面对这支曾经名震天下的北五校,董卓心中也存着一丝敬意。
但是在李儒的劝谏下,董卓还是打消了重组北五校的念头。
“北五校,乃是大汉之北五校,却不是大人之北五校。大人还请三思。”
脑中回荡起李儒的声音,董卓洒然一笑:“也罢!”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了董卓和李儒的预料。
回归的八百名北五校将士先是从董卓手中要回了昔日的北园驻地。
然后拒绝了所有董卓安排的赏赐和荣誉,继续屯驻在北园之中。
北园之中天天都传出这八百人的训令声,这样的训令声,自从武帝建立北军,光武帝设置五校,已经维持了几百年。
李儒和董卓纷纷动容。
董卓摸了摸已经蓄起来的短须,轻声一叹:“这才是真正的军人啊。”
李儒赞同的点了点头。
徐荣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向董卓问道:“主公,此间八百人虽少。却十分精锐,并且北园离洛阳甚近。我们是不是?”
董卓摇摇头:“仲茂。”
徐荣拱手:“末将在!”
董卓脸上的横肉勾成一道轻笑:“要悉数剿灭此地八百名汉军,你觉得你需要多少人?”
徐荣微微思索片刻,正待开口。李儒及时出声提醒:“他们军中至少有一千副大黄弩,还有足量的寒鸦箭和狼牙重箭。北园中更是有十八张床弩坐镇。”
徐荣神色巨变,脑袋一低,如实向董卓报道:“末将……末将也不知!但至少需要一万人!还需要大量的羽箭。”
董卓哈哈大笑,拍了拍徐荣的肩膀,径自离去。
徐荣有些不解,以董卓的刚猛性子,怎么会允许如此骁勇的八百人屯驻的这里。
李儒轻笑说道:“徐将军。”
徐荣恭敬行礼:“军师。”
这一段时间以来,李儒已经依靠他的智谋赢得了董卓麾下将领的尊重。
“若是此地八百人脱离了这西园屯驻,在野外行军。不知将军带领多少人能击灭他们呢?”
“原来如此!”听着李儒的话语,徐荣恍然大悟。
这八百人只要脱离驻守的北园出现在野外,徐荣只需要五千西凉铁骑,便能一个不剩的将他们悉数屠戮!
李儒眼帘低垂,遮着他目中的阴沉:“如今这八百人,不过是养在笼中的困兽罢了。只是这八百人过于珍贵,主公暂时还下定不了决心啊。”
董卓回到在洛阳的新太师府,信使有消息传来:董卓麾下所有士卒已经渡过黄河,在孟津集结向洛阳而来。共计一万六千人。
董卓直接让华雄带着一万士卒子啊孟津布防,组织丁原的并州大军过河。
又一道消息传来,直接让董卓色变。
五万并州士卒出现在新丰港!
董卓急急召来麾下将领展开军议。
李儒直接开口:
“大人,新丰港乃潼关门户。并州既有五万大军出现,那潼关也多半不保。潼关又为司隶连接雍凉二州的通道。主公在雍凉二州势力雄厚。若不尽快疏通潼关,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嗯。”董卓点头。
一名年轻的文士也赞同道:“军师所言,丝毫不假,还请主公早作打算。”
董卓抬头,轻轻瞄了一眼这名文士:“李肃,那你倒是说说,有什么好办法?”
李肃愕然,旋即向董卓拱手:“额,这个。肃唯主公之命是从!”
场间众人纷纷哂笑。
唯有李儒神色凝重,说道:“大人,或许我军不必非要和并州丁原刀兵相见。”
“哦?”董卓做倾听状。
李儒沉声开口:“大人明鉴,天子在我军,我军便有了大义和先机。大人可派一信使前往新丰,直言大人欲请丁刺史来洛阳参加大朝议,丁刺史必定不会孤身前来。一旦潼关重回我军掌控,却也好办了。”
董卓点头:“如此,谁愿为使?”
董卓的另一位女婿牛辅摸了摸自己的大光头,讪讪一笑:“大人让某去战场冲杀绝无二话,可是这出使。”
董卓脸色一黑:“谁让你去了?!”
将目光投向来投的李肃,董卓余光瞧见李儒微微点头,便嗡声开口:“李肃!”
李肃一惊,立刻答道:“属下在!”
“此次让你为使,干系重大,不得怠慢!”
李肃的脸色瞬间一苦:“主公明鉴,肃才识学浅,倒不是爱惜自己这条贱命。只担心坏了主公大事。”
董卓脸色一哂:“才识学浅?当初又是何人跑来说自己博古通今,要加入我军的?”
李肃语结。李儒在一旁开口:“子慎安心。此行你应无虞。”
董卓不耐烦的挥挥手:“赶紧下去准备,今天便出发赶往新丰!”
李肃愁眉苦脸的退下了。
董卓看着李肃的背影消失在走廊中,有些迟疑的看向李儒:“此人,能成事吗?”
李儒轻笑拱手:“大人安心,子慎舌巧,若无错,十之八九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