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步敬香”的故事,早年间,山下有一个极为虔诚的香客,几十年如一日烧香敬佛,每逢大年初夕之夜,十里八乡的人都争先恐后的登上西五台争烧头炉香,但是多少年来在西五台烧头炉香的冠军都被那个香客蝉联,无论竞争的人起得多么早,时间算计得多么精准,而大年三十晚上子时过后的第一炉香莫他莫属,根本没有人争得过他。
有人不服说:烧头炉香也是个苦心苦力的工作,彻夜无眠攀登大山不说,时间火候也要把握得不迟不早,你每年都争烧了头炉香,那是你年轻力壮,精力旺盛,待到你年老力衰,头晕眼花之时看你如何爬得动大山,烧得了头香!
……”在那香客暮年之际,众人都以为他垂垂老矣,烧头炉香的冠军应拱手让人了,一年的除夕之夜,竞争者争先恐后的上西五台争烧头香,可是当人们走进佛殿后才看见,佛堂前的香炉中已经点燃了一炉香。
事后证实,凡是到西五台烧过香的人,谁也不敢承认那炉头香是他烧的。
既然谁都没有烧头炉香,那头炉香是谁烧的?这几乎成了一个谜!众所周知,年年烧头炉香的那个香客已经年老力衰,行动不便,连走路都成问题了,更别说三更半夜爬大山烧头炉了,众人都认为烧头炉香的人不可能是那个香客了。
而事情的真相却让人匪夷所思,这个头炉香恰恰是那个香客烧的。据说那个香客上了年纪后行动不便,但是他虔诚敬佛的敬心始终没变,几十年如一日争烧头炉香,连出家门到西五台能走多少步都烂熟于心,因为晚年行动不便,既使想烧头炉香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到大年三十晚上除夕之夜,为了表达他的诚心和敬心,他就会半夜里起床,来回地在家中踱步,心里默数着此家中到西五台的步数,当走够一定步数后,他就会在厅堂中点燃一炉香,然后跪拜敬佛祈福……心诚则灵,由于那个香客心怀虔诚,诚心敬佛,他的善念,善心,善意,善行感应了天地,天地人神互通感应,他虽然没有亲身上西五台烧头炉,但他的身体力行积累的功德点燃了一炉心香,这就是功德香,感应香!
……黄喇嘛听完赵道长说的故事后若有所悟的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无论你信奉那个宗教,心诚则灵,人们都习惯说自己信佛,但是如何做怎么做才算是真正的信佛,但很少有人真正能做到!信佛并不是口头上只会念几句阿弥陀佛或诵几篇佛经,信佛要做到心中有佛,那就是慈悲,善念,善心等等。如果一个人只知口中会念几句阿弥陀佛,实际行动中并没有善行和善举,那他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徒,只能说是一个伪君子和伪善者!……这个
“踏步敬香”的故事说明:心中有香,不点自明,心中有爱,春暖花开,心中有佛,胜念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