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明朝的科举制度到这个时候已经逐渐完善,尤其是地方上院试和乡试两道关口。&
按照正常情况下说,每省乡试的名额不同,同江南省份每界有四五千秀才涌进考场不同。如陕西这种文教落后地区,能够参加考试的士子大约在三到四千之间,看起来不少,但其实是不够用的。
道理很简单,乡试三年一期,可院试每三年考两次,每次都能制造五十名秀才,几十年下来,就是是几千之巨。而一省有十几个州府,也就是说有资格参加乡试的怎么着也有好几万。如此,问题就来了,谁能进考场谁不能进就值得斟酌了。
一般来说,读书人在考中秀才之后,成绩好的都会被选拔进官学。乡试考试资格优秀考虑官学士子,不够之数则由官学通过考试从民间秀才中选拔。也就是说,你只要进了官学,半只脚就算是踏进乡试考场了。于是,就出现了有钱人买官学名额,榜姓的咄咄怪事。
当然,官学生每年都又考试。考试不合格者是要被赶出官学的。
所以说,黄威要想拿到乡试名额,首先就得走通学政衙门的路子。
袁新运权势虽大,可还碰不动学政衙门。
过朝地方有所谓的三司,也就是说一生的民政归承宣布政使司管,军事归都指挥司,提刑按察使司管刑法。
实际上,都指挥司好象没什么权力。于是,就有三台一说,就是: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学政学台。
三台的主官都是正三品大员,重要省份如南北直隶则是从二品,互相制约,互相看不顺眼。
学政衙门的官员都是清流,怎么可能买小小一个提刑司佥事的帐。可见,袁新运后面必然又个大人物,至少是从三品的贵人。
这样的人物若是被他黄威个惹恼了,要想除了自己,也不过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好在那人选择了交易,用利益封他黄威的嘴。
想到这里,黄威大叫幸运的同时,又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这才是富贵险中求,人生不搏上一回,又如何能成为人上之人?
是的,表面上看起来,自己不过是被得到考试资格,又可以接待大主考,好象并没有得到任何承诺,可黄威已经知道所有的道路已经被背后那人铺平了,接下来就得看他自己的手段了。
实际上,整个陕西省乡试最重要的有二十人,正副主考和十八房内帘官。考试进考场答完卷子之后,先要由外帘官糊住卷子,然后将考生所作的题目重新誊录一便,然后再送到内帘官那里阅卷。
这十八房同考官觉得你的卷子作得不错,这才推荐到正副主考那里排定名次。
你就算要买关节,可一口气买通这二十人那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这事不是这么操作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观察李祭酒这段时间被陕西士绅官员吃请,揣摩主考官的出题思路。另外,送些钱给李大人身边的长随,请他们给个关节。
为此,黄威已经事先兑换了几百两黄金,又聘请了几个答题好手老学究,暗自做了准备。
果然,在大主考李祯进西安城亮马夸街这一天,他就得到布政使司的通知,让他随行。
听到这个消息,黄威已经明白,袁新运走通的是步政使司的门路,他的幕后老板就是里面的人。不是左右布政使就是左右参政。只是这人究竟是谁,他也无从得知。
居中联络黄威的就是高布政使的这个师爷,先前见到本省最高级的官员,黄威自然是曲意逢迎,打算在高凌汉面前混个脸熟。方才更是一个冲动,就凑上去给高大人打扇,结果被师爷一通埋汰。
亮马夸街之后,距离进乡试考场还有十余日。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李主考会出席许多宴会,黄威自然要一刻不停地跟在后面,看能不能从大主考那里探点风声。
回到住所,黄威想了想,探口风的事情且不提,关键是李主考身边的长随那里也得去打点打点,正琢磨着,一个心腹跑进来,低声说:“禀三老爷,高文已经进了提刑司。”
“啊,今天是高文过堂吗?”黄威霍一声站起来。
“是,今日是高文第一次过堂。这姓高的贼子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通天手腕,竟然依附了锦衣卫,这阵子都被锦衣千户所护着。提刑司屡屡过去拿人,都被锦衣卫给轰了出去,还死了人。如今,两个衙门都难翻了脸。不过,犯人老捏在锦衣卫手头也不是办法,那桩案子不可能这么拖延下去。锦衣卫也是没有办法,这才答应交出高文。”
“好,只要那贼子进了提刑司就好,他一进去,就别想出来了。”黄威大感振奋。
那个心腹担心地说:“三老爷,锦衣卫可不是好对付的,怕就怕提刑司拿他没个奈何。”又叹息道:“真没想到小小一个高傻子,怎么讲究认识锦衣卫呢?”
“是啊,真叫人想不到啊。他究竟又是使了什么法子……钱,对对对,肯定是的。听说高文贼子写书赚了不少,几千两还是拿得出来。厂卫贪婪成性,自然见不得银子。不过,不用担心。”黄威嘿嘿冷笑:“若是往年,听到锦衣卫三字,只怕所有人都会吓得冷汗直流。可现在嘛……他们锦衣卫的头儿都被人给打死了,谁又拿他们当回事?”
黄威所说的锦衣卫的头儿正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去年放被文官们给打死在朝堂上。
事情是这样,土木堡之变,太上皇被瓦剌人活捉之后。为了稳定大局,郕王朱祁钰,也就是当今景泰天子监国。群臣将此战的责任推卸到太上皇贴身太监王振身上,就冲击午门,涌上朝堂争相向朱祁钰弹劾王振,要求严办****将王振满门诛灭。
景泰帝犹豫了,朱祁钰能够在明英宗被俘,国家一片混乱中稳定大局,且组织军队在京师击败也先大军,在有明一朝也算是精明有为的君王。至少,在危急关头的决断力并不逊色于太祖、成祖两代英主。自是知道,土木堡一战的责任并不能全怪王振。
而且,今日百官群情激奋,来势汹,自己若是遂了他们的愿,固然皆大欢喜。可如此一来,自己威信何在,以后还怎么治国,君权岂不是要受到文官集团的制约了?
朱祁钰作为一个天子,考虑问题自然会从政治上出发。这事表面上看起来不大,可难保不是文官集团对自己的试探。无诏冲击宫禁,那可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皇帝也是心中窝火。就下旨说:“百官暂且出宫待命,此事今后再议。”
皇帝的这个态度激怒了文官,这个时候,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负责宫禁守卫,带了人马过来阻拦百官。他以前是王振的人,现在换了天子,见百官将矛头指向王振,生怕受到牵连。又想在新君驾前表忠心,仗着有皇帝的谕令,喝斥群臣,让他们立刻出去。
这下可是捅了马蜂窝了,户科给事中王竑脾气急躁,见王振已死,马顺还敢如此嚣张,他不由得怒上心头,冲上前去,抓住马顺的头发,先用手中的朝笏劈头盖脸地向马顺打去,再用嘴咬下了马顺脸上的一块肉。
王竑这一动手,众大臣们立刻蜂拥而上,将马顺团团围住,拳打脚踢。
可怜别人说起锦衣卫,都以为乃是武艺高强之辈。可是,真正的厂卫高官,其实说到到底都是文职管理人员。马顺虽然权势颇大,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很快就被百官活活打死。
打死马顺之后,百官继续冲击宫禁。这下可把朱祁钰给彻底吓坏了,直接朝禁中逃跑,可惜最后还是被于谦给拦住。
没办法,他只能下令将王振满门抄斩,这才平息了这场政风波。
这事表面上看起来不过是义愤填膺的百官要求惩办王振,但根子里却是君权和文官集团的交锋。最后的结果是,朱祁钰彻底败北,文官集团势力大张。
君权不鄣,皇权的标志厂卫系统也是一蹶不振。
若是在永乐年间,世人一提起锦衣卫,必然是战战兢兢汗出如浆,至于现在嘛,谁拿他们当回事?
而且,又因为早年厂卫这种特务机关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以绕过司法程序做事,加上里面的人员良莠不齐,难免干了许多天怒人怨的事情,可以说已经激起了公愤。如今,和厂卫斗争是政治正确,得道多助。
小小一个锦衣千户,跟提刑司的佥事比起来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是是是,三老爷说得是。”
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心腹进来,禀告道:“三老爷,布政使司的马师爷叫人带话过来,说是李大宗师今天要在碑林赴宴,请你过去侍侯。”
黄威:“好,好得很。接下来几日,本老爷会很忙的,你们也给我打点起精神来。”
以他的观察,国子监祭酒李祯老得不象话,已经彻底昏聩了。自己在底层打了一辈子滚,什么人没见过,要想从那糟老头那里探些题路也不是什么难事。
考虑到晚间要打点起精神来,黄威毕竟已人到中年,精力未免不足,正要去迷瞪片刻,睡个回笼觉。又有一人慌张地跑进来:“三老爷,提刑司传你老人家过去问话。”
黄威:“提刑司……他叫我过去做什么?”
“回老爷的话,说是提刑司正在查高文一案,叫你过去佐证。”
“叫我过去佐证,又关我什么事?”黄威有点莫名其妙,心道:袁新运在搞什么鬼,正要办那高文,直接拿下就是了,怎么还牵涉到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突然间,他心中不安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