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善大师,冒昧打扰一下。赵静和平时身体很好,没有生过什么病,怎么这一次这么严重?”公冶霆铮还是记挂着小姑娘这次的生病,过来问一下神医。
“霆铮小施主,那位小施主最近饮食有些不规律,所以导致积食;况且,她的体质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需要调理一下;再加上初春的天气多变,所以才会这么严重。”
慧慈说的比较委婉,就是小姑娘最近可能吃得有点多,所以脾胃消化不动了,导致积食;而且正好赶上了风寒,使病情加重了。以后要是想身体好一些,就要多多注意。
公冶霆铮明白了,到时候会给明姨赵叔叔交代一下。“打扰大师了,大师在此好好休息,晚辈明天再过来拜谢您。”公冶霆铮对这位神医很是敬重,因为不是他,小姑娘不知道还要受多少痛苦。
“小施主请回吧。”慧慈大师双手合拢,目送公冶霆铮离开。
公冶霆铮直接回府了,他知道祖母还在等着消息。
周氏得了金铁带回来的消息,就吩咐厨房把饭菜准备着,等孙子回来了吃。
“孙子,小小怎么样了?”周氏一直挂念着小姑娘,但是自己岁数大了,就去赵府看了两次。她知道自己过去也是给赵家找麻烦,索性就在家里等消息了。
“祖母,小小已经醒来了,慧慈大师已经开了方子,方才还吃了一碗粥,没什么大碍了。”公冶霆铮把小姑娘的情况给祖母说了。
“阿弥陀佛,老天保佑好过来了。”周氏现在十分庆幸认识慈善大师,以前是治好了孙子,现在又医好了小小,真的是公冶家的大恩人。
“孙子,过两天你带着金铁、银弓去给善缘寺送点香油钱,感谢慧慈大师。”周氏说完,又拍了拍公冶霆铮的肩膀,“这两天孙儿累坏了,快跟祖母去用膳,然后洗了好好休息一番。”
周氏就这么一个孙子,很是心疼。但是自己家里面没有一个男丁,现在孙子就是顶梁柱,所以他才会去请慧慈大师。况且,就公冶霆铮和小姑娘的感情,他也必须要走这一趟。
公冶霆铮刚才在赵府其实已经吃饱了,但是知道祖母心疼自己,又跟着去吃了一顿。然后回去沐浴一番,终于睡了个安稳觉了。
不过公冶霆铮睡的时候,还是想了今天慧慈大师说的话,觉得小姑娘身子骨儿不是很好,要给她制定个计划,让她天天早起,锻炼一下。
小姑娘吃了药之后,就慢慢好了起来,两天之后就生龙活虎了,要不是那瘦削的脸蛋,压根儿看不出她是生了一场大病的人。
慧慈大师也回善缘寺了,张氏和赵三老爷也送去了丰厚的香油钱。
公冶霆铮已经把自己的打算给张氏和赵三老爷说了,就是让春荷夏荷带着小姑娘,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围着小花园或者院子慢走或者小跑几圈,用来强身健体。
赵三老爷一口答应了,他是读书人,知道锻炼对身体的好处,立马就举双手支持了。张氏也知道这是为闺女儿好,也是欣然同意了。
小姑娘这次生病之后,可是喝够了那苦苦的药汁,想想就觉得嘴巴是苦的。所以当公冶霆铮告诉她,要是不想再喝苦药,那么就天天起来走两圈,小姑娘立马爽快地答应了。
从那之后,除了下雨下雪,清晨都能看到一个小姑娘在院子里哼哧哼哧跑着,要是累了就慢慢地走着,后面有两个小丫鬟陪着。
每天除了跑步,小姑娘还要去喂羊咩咩,喂兔兔,还要去院子里给花花浇水……整个人都忙得不得了。这还是上午的事情。下午小姑娘会睡个午觉,然后去描描大字,或者跟着娘亲认认字,就要去书院接念书的人。
小姑娘每天的小日子过得很充实,她的身体也好了许多,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基本上没有生过病,也没有喝那苦苦的药汁子,更让她坚定了每天跑两步的信心。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王家和赵家还有公冶家的关系也亲近了很多。最开始是三家的孩子的来来往往,后来就到了三家的大人之间的来往。
王夫人请了其他两家人一起在花苑小筑玩了两天,在那里泡了温泉;张氏也是邀请了王家三个主人去了别院度夏。
现在五岁的小姑娘脸上已经没有了婴儿肥了,从那场病之后,小姑娘身上的肉肉就再也没有长回来过。无论她怎么吃,那肉嘟嘟的小脸就是变不回来了。
五岁的小姑娘,身边的另外两个丫鬟,秋荷和冬荷已经来到了她的身边,与之一起的还有一个夏嬷嬷。
张氏原本想着剩余的两个丫鬟,从自己的娘家永乐侯府挑。但是周氏劝她丫鬟还是自己从小养着比较好,现在小姑娘还小,没必要去娘家要人。
张氏想了想也觉得很有道理,就在人牙子那里看了好多次,给闺女儿找了两个大丫鬟,先让绿荷和碧荷带着教教规矩,然后才放在小闺女儿身边伺候着。
这两个丫鬟倒不是姐妹。秋荷是被拐子拐到这里来了,然后卖给了人牙子,已经不记得自己家是哪里的了。张氏看她眼神儿清明,并且在人牙子这里,还能把自己的头发和衣裳弄得比较整齐,这是很不容易的了。
冬荷年龄要小一些,她的命运跟春荷夏荷一样,是被亲人卖来的。现在年纪小,没有人愿意买回去,因为干不了什么活。但是人牙子说,冬荷在这里一直很勤快,帮着扫地做事,还能够帮一下其他人,不是个偷奸耍滑的。
张氏挑过来挑过去,最终选择了两人。
不过小姑娘的嬷嬷是从永乐侯府来的。夏嬷嬷是永乐侯府的“老人”,原名夏青杏,不过年纪才三十多岁。她在十几岁的时候,陪着张夫人去寺庙烧香,然后遇到了抢劫的土匪,她为夫人挡了一刀,因此不能怀孕了。
从那以后,她就一直呆在张夫人身边伺候,不再嫁人。张夫人也劝了她很多次,但是她就是坚持不嫁人,因为自己无法生育。
她是侯府的家生子,从出生到三十多岁,都是呆在侯府,没有离开过,算资历,也是一位“老人”了,当得起一声“嬷嬷”。
张夫人一直对夏嬷嬷很愧疚,想着给她找个出路,因为自己一把老骨头了,也不知道还能够活多久。现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大家都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敬着青杏。但是自己要是去了,也不知道会怎样对待青杏。
张夫人想了很久,后来想到了自己的闺女儿又生了个小姑娘,就想着把青杏送过去。
一来,清水州府那里的环境好,气候宜人,青杏过去了也不会受罪;
二来,女儿女婿都是慈善的人,小外孙女儿就更不用说了。要是青杏过去了,从小陪着她长大,以后肯定会给青杏养老的;
三来,青杏的能力也是不容置疑的,这十几年来一直是自己这边的嬷嬷,把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出一点乱子。这送给闺女儿,也是一个得力的助手。
张夫人对青杏也是用心良苦了。不过她在这之前,也是跟青杏说过自己的决定。青杏纵然不想离开侯府,但是知道夫人的良苦用心,自己也就答应了。并且她知道夫人考虑的长远,那对自己都是有益无害的。
就这样,在小姑娘五岁的时候,夏嬷嬷和秋荷冬荷就正式上任了,小姑娘也自己有了一个独立的院子,赵三老爷专门给小闺女儿题名“明珠院”,虽然很俗气,但是赵三老爷是要告诉小姑娘,她是自己和妻子的掌上明珠。
明珠院里面有一座绣楼,是赵三老爷专门给小姑娘修建的,整个风格都是按照小姑娘的喜好来的,装扮的粉嫩嫩的。一楼是待客的地方,二楼是小姑娘的书房,三楼是学女红的地方。
这座阁楼是赵府最高的建筑,站在三楼就可以把赵府的情况一览无余。赵三老爷也是用心良苦,想要闺女儿学女红时,累着的时候,能够看看远方,这样对眼睛有好处。
明珠院里面还有一个大院子,赵三老爷给小姑娘种了很多花花草草;王庆之听说了也从花苑小筑给小姑娘搬了十几盆珍贵的花送过来。
另外,这个院子还有一个小厨房,也是赵三老爷心疼闺女儿,怕她夜里饿了,没东西吃,专门修建的。整个赵府就小姑娘的明珠院有小厨房。
绣楼只是小姑娘活动的场所,她住在明珠院的正屋,东厢房给了夏嬷嬷和四个大丫鬟住,西厢房是小姑娘的库房,一直被锁着,钥匙在张氏那里保管着。后面还修了抱厦,是给院子里面其他的粗使丫鬟和婆子住的。
小姑娘从爹爹和娘亲的院子搬出来之后,也开始跟着夫子上课了,正式过上了大家闺秀的生活。
赵三老爷给小闺女儿请了琴棋书画四位夫子,不过在之前都给他们打过招呼了,意思是不希望小女儿在这些方面有多么深的造诣,只要她都懂一些就好了。当然,要是小女儿愿意去学,那么还是希望夫子能够尽心尽力地去教导。
这几位夫子也是清水州府的名师,听了赵三老爷的话,心里有点不舒服的同时,也理解他做父亲对女儿的爱。有的父母亲压根就不会考虑孩子的意愿,逼着孩子去学,让她博个才女的名声。
但是这样的话,那就背离了学习琴棋书画的本质了。学习琴棋书画,是为了能够在闲暇之余,可以品鉴,欣赏,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品味,增加生活的闲趣;要是为了博个名声,那就是糟蹋了琴棋书画。
几位夫子想明白之后,在教小姑娘的时候,也没有书院夫子的那么刻板,反而很随性。在赵府里给小姑娘上课,那就是一种享受,因为这里让人感到很舒心。
况且在这里,夫子们也很放松,因为没有太大的压力,不用把这个小姑娘培养成一个才女。
他们反而跟小姑娘是做朋友一般,聊聊天,然后弹弹琴;喝喝茶,然后下下棋;说说书,然后写会字;逛逛园子,然后画幅画。小姑娘的学习更加轻松,反而不觉得枯燥,学到的更多了。
琴棋书画,小姑娘比较拿得出手的,就是书法。小姑娘从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描红了,已经写了两年了。现在五岁的时候,夫子正式开始教导,发现小姑娘的功底很深厚,一手蝇头小楷已经写出了形。
小姑娘的学习安排跟书院是一样的,每十五日休息两天,这样就能够和公冶霆铮他们一起玩了。每天学习两门课程,会留一些作业,还是相对轻松一点的。
张氏在这个时候,给夏嬷嬷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开始教小姑娘一点简单的针线,从最基础的学起。张氏自己不敢来教,因为她怕小姑娘一撒娇,自己就心软不学了。
张氏现在看着个子都快跟自己差不多高的铮哥儿,下意识都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孩子了。并且公冶霆铮一直表现的都是稳重成熟,张氏现在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小女婿了。特别是一年前他跑去把慧慈大师请回来给闺女儿治病,让她感到很暖心,把闺女儿交给他,自己也放心。
她现在知道,要是没什么意外的话,闺女儿以后就是公冶家的了,所以她要把闺女儿教好,以后就是公府的当家主母了,肯定不能啥都不会,不然怎么服众呢?
况且,铮哥儿已经说了,不会走科举这条文官的路子,等自己大了就去参军,去边疆,上战场。闺女儿别的可以啥都不学会,但是针线这一块,一定要会。不然女婿还穿不到闺女儿的一件衣裳哩。
小姑娘现在年纪小,没有定性,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听到夏嬷嬷要教自己针线,觉得很好玩。因为她看过春春和夏夏绣荷包,缝花帽子,觉得她们的手很巧。现在得知自己也要学了,心里头是一百个愿意的。
夏嬷嬷住进赵府之后,看着乖巧的小姐,就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着。小姑娘对夏嬷嬷也很依赖,两个人的感情很深厚。
这次知道了自己的任务,夏嬷嬷心里也很担忧,害怕小姑娘把手扎了。但是这就是她想多了,小姑娘现在聪明着呢。
第二天下午,小姑娘送走了教画画的夫子,就跟着夏嬷嬷到了绣楼的三楼,那里刺绣的东西都备齐全了。
“小姐,一会嬷嬷教你最简单的,就是把两块布缝到一起,你可以慢慢来,不要着急。”夏嬷嬷自己先把针穿好,然后让小姑娘自己穿。
小姑娘现在的小爪子没有以前肉呼呼了,拿着针线一下子就穿好了。夏嬷嬷又教她打结,然后示范怎么缝东西。
小姑娘拿着针线和两块巴掌大的布,像模像样地缝了起来。她也知道,这个针扎在手上很疼,所以就慢慢地缝着。
夏嬷嬷坐在旁边看着很欣慰,觉得小姐虽然年龄小,但是真的很聪明,脑瓜子转的也快,学东西也快。
小姑娘把这两块布缝到一起了,夏嬷嬷接过来看了一下。针脚歪歪扭扭的,就像一只爬行的虫子;并且针脚有的大有的小,要是里面装一把豆子,估计都会一路走一路掉。不过这对于刚刚学的人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小姐,你看看奴婢缝的。”夏嬷嬷把自己的和小姑娘缝的放在一块,让她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
“嬷嬷,你的这个好看;我的这个,丑巴巴的。”小姑娘开始还很喜欢自己缝的,但是一对比之后,自己就很嫌弃了。
“小姐,你这是第一次很不错了。有的人第一次拿针线的时候,还把自己的手扎得都是窟窿,一直流血呢!所以小姐不用担心,你做的已经很棒了。”夏嬷嬷一直鼓励着小姑娘。
“嬷嬷,真的有人把自己的手都扎流血了吗?怎么那么笨呀?”小姑娘一听嬷嬷说的话,就觉得其实自己也蛮厉害的嘛。
“那是真的,嬷嬷在京城的时候亲眼所见。小姐不用担心,只要你慢慢学着,以后缝的肯定比嬷嬷还好看。”夏嬷嬷又开始教小姑娘怎么缝了。
“小姐,你先把两块布对齐,这个不能歪了,不然缝的时候就是抽抽怪怪的,不好看。”夏嬷嬷又拿出了四块大小一样的布,给了小姑娘两块。
“然后你缝的时候,手要捏紧一点,缝一点松一点,不能不捏住,不然针脚就会很大。”
“并且,你看到这里是边缘,每针下去的时候,你要看看和边缘的距离,要跟前面的差不多。”夏嬷嬷一边说,一边慢慢地缝着,让小姑娘看个清楚。
小姑娘就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完之后觉得自己明白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拿着针线缝。第二次的成果比第一次的要好多了,针脚没有第一次那么大,也没有那么歪了。
夏嬷嬷又把小姑娘自己缝的两块放在一起,让她自己比较比较。看看自己进步的地方在哪里。
------题外话------
今天一更来啦。
暖玉突然发现,那个红包发的……
有的宝宝抢了1个,有的抢了7、8个。
下次暖玉就发平均的了,不发拼手气红包了^0^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