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蔡元朗十五岁这年,因为与妹妹吵架,表面上,是被义父蔡秉仁赶出家
实际上,蔡秉仁还是在城郊给他租了间房子住的,并且临离开,蔡秉仁一再要蔡元朗安心习武安心读书
也是在蔡元朗十五岁这年,为了让蔡元朗能够在读书之余养活自己,蔡秉仁依靠手中权利,为其在太原府找了个衙役书吏工作,以便于蔡元朗能够读书习武同时,能够照顾自己
起初,蔡元朗不明白为什么义父会把自己从家赶出来,也不知道,为什么义父会不听自己分辨就打了自己
起初的几天,他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后来见义父给自己在府衙找了工作,他才直道是自己不好,是自己错怪了义父,错怪了妹妹,错怪了几位母亲
日子也就那样一天天的过,直到,有一日回到蔡府,在席间与一家人团聚
原来,大姐,大姐夫,二姐,二姐夫难得回家一趟,正好赶上蔡元朗回家蹭饭
原来,蔡元朗在府衙当书吏后,每个月只有十多个铜子儿,半两钱,蔡元朗自己要照顾自己,时常好几天舍不得买一点肉,这才隔三差五回趟家改善伙食
偏巧,今天回到家,见到几个姐姐,姐夫回家串门
见到义父,主母,姐姐,姐夫,难得一家人团聚,蔡元朗开口就要讨肉吃,还说道,在外租住什么都要靠自己,薪水有限,好肉好菜自己根本舍不得买,正巧赶上姐姐姐夫们回家串门,今天是好日子啊,姐姐,姐夫都来了,这次一定要改善改善伙食,一定要吃点好的
惹得一家人大笑不止
其实,自从老爷官越做越高,家里仆人也越来越多
家里伙食其实一直不错,蔡元朗一直没事就回家蹭饭
主母,偏房,越来越自视甚高,也就是俗人常说的,越来越矫情,就是蔡元朗自己带大的蔡曦和蔡元臣,也越来越轻视自己
蔡元朗从小吃过苦,看到眼里,心里明镜一样,但是就是活的洒脱,就是看的开,只要义父不发话,你们谁拿我也没招儿
心里即使知道自己在他们心目中只是个活宝,即使自己多用功,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一个乐,心里,谁都不把他当回事
他还是那个大大咧咧,吊儿郎当的样子
席间,蔡元朗好几天没见荤腥,见到桌子上肉菜端上来,大呼一声,“哇塞,终于见到肉了”抢先就往碗里扒拉
气的二姐张嘴就骂他,说,元朗,你吃饭不嫌羞
蔡元朗又扒拉几块瘦肉到自己碗里,我怎么不嫌羞了?
二姐道,你吃饭活脱脱像个乞丐,好几年没见到吃的一样,吃饭还褊急嘴
蔡元朗一口肉好悬没卡在嗓子眼,他平生最恨别人说他是花儿乞丐,故意拿筷子把碗敲的叮当响,“在府衙书吏薪水太少,每个月只有十几个钱,在外住不舍得买肉,见到肉我就是馋,我就是这个样子,你管得着?”
二姐被讥嘲,刚要反唇相讥
只见大姐夫给蔡元朗碗里夹菜,嘴里说道,“他二姐,你别生气,咱家元朗上辈子是饿死鬼托生,没见到过肉,这一世他投对了胎,多给他几块肉打发他就是了”
惹得二姐以及全家大笑不止
大姐怕蔡元朗下不来台,也给蔡元朗布菜道,“哎呦,瞧给我们家老三能耐的,自己能挣钱了哈,逢人就说逢人就讲啊”
蔡元朗脸臊的通红,尴尬吧嘴,好半天,假意摔了手中筷子道,“怎么,这么大个家,多了我这么双筷子,多了我这么张嘴啊”
众人更是乐得不行
蔡元朗继续道,你们笑,你们笑,你们再笑,我从此以后再也不回来吃饭了,从此以后,你们叫我回来,我都不回来
大婶,二婶也笑的前仰后合,故意将自己孩子蔡曦和蔡元臣高高抱起,奶在怀里,小心的包着鱼刺往他们嘴里喂
蔡秉仁也是大笑不止,只是什么也不说,也叨了块又有肥又有瘦的肉给蔡元朗碗里夹肉
话说,太平兴国四年,北宋收复北汉,山东境内大半地方前线地域警报解除
蔡秉仁心情一日比一日好
大姐夫王伦沾了岳父老丈人的光当了山东青州府河朔县县丞,二姐夫何方灼同样沾光从山东青州府三河县丞升为县令
哪个都比蔡元朗有出息,哪个在岳父老泰山面前都不提自己官位,全家在一起,就是唠家常
他大姐夫张才说话确实有点过重,蔡秉仁怕孩子生气,这才给元朗碗里布菜
蔡元朗一直是个混不吝,大大咧咧的人物形象,活脱脱出现在众人眼前,谁都只当是席间玩笑
但是蔡秉仁心里知道,蔡元朗这个孩子心重,表面上无所谓,实际上,他把谁都恨上了
只是好在,蔡元朗只是自己领养的孩子,自己原先落难时候只是想,或者以为自己有个可以留下的念想,本身就没有给予这个孩子什么厚望,只是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有段缘分,自己舍不得这个孩子伤心
小声安慰几句,然后又跟其他孩子们说,你们这些当姐姐,姐夫的,这么说话不当心,看把我们家仨儿气成什么样了?
众人更是开心不已
饭后,众人围坐一起,蔡秉仁把蔡元朗叫到跟前,轻声道,儿啊,马上又要到了一年一度朝廷恩科,你对此次朝廷恩科可有什么想法
蔡元朗磕头施礼道,朝廷此次科考,我对文试不抱有什么想法,但是我对武试颇感兴趣,我想参加武举
蔡秉仁道,好孩子有志气,我当年没有白收留你,只是参加朝廷科考之前,义父我想嘱咐你一句,你应该去一次河北老家,给你父亲宋英杰上坟
蔡元朗给蔡秉仁跪倒磕头,点头称是
蔡秉仁好像又想起来点什么继续问道,儿啊,你有多久没有回大名府老家了?
蔡元朗回道,自己自从跟了老爷后,自己已经四年没有回老家河北,已经有四年没有给父亲坟头烧香磕头了,自己科举路过老家一定会去
蔡秉仁点头称好
第二天,蔡元朗就到青州府衙请假,说明自己要去参加高考,然后收拾行囊,离了山东省青州府,去了河北老家大名府成安县宋家村
山东青州府离河北大名府,大概约莫三天路程,因为要进京赶考,自己只是借道大名府,他雇了匹快马,连夜起程赶往大名府老家
话说蔡元朗,只一天不到,就到了大名府成安县,是日已经酉时,找了家客栈,要了间上房
睡了一觉,第二天买了黄纸,烧酒,水果,到父亲坟前上坟,哭了半天
上坟后,就骑上快马从大名府成安县老家,赶往京城汴梁参加一年一次的科举
时间已经到了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夏八月,到了本年科举
本年科举应文武两试,文有状元,榜眼,探花,三名,甲等,乙等,丙等进士共一百一十八个名额
武试有状元,榜眼,探花,共七十六个名额
文举要从各地举子中由村试,乡试,省试等环节,最后才到殿试
而武举没有那么多必要,能考的科目就是那么多
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比武等,如果没有力气,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硬弓都拉不起来,箭都射不出去,后面科目就更不用比
因此,相对文试,武举更为简单直接,一般人在体力这一环节就是过不去的
体力过不去,后面的文试更加不用提
这也是蔡元朗不愿意参加笔试,参加武举的一个原因之一
太平兴国四年,朝廷如往年一样,举行科举,让天下举子参加高考
自从宋太祖赵光义即位,对于一年一度高考,其实,他心里还是重武轻文的
事实上,中国自古代,哪个开国,马上皇帝,不是崇武轻文?哪个不是想要用武力征讨天下,平定天下?
只是,自己哥哥赵匡胤在开国之初,杯酒释兵权做的太绝对,伤了老大一帮人,很多武将跟朝廷都不是一条心
看够了皇帝赵匡胤当年是怎么骂后周孤儿寡母的话,逢赵匡胤当皇帝,很多武将也都道,还不是一回事!然后就是在打北汉时期都不用心
这才使太祖时期和太宗时期,连续征战了很多年,闹了很多笑话
但是好在宋朝开国皇帝也不好糊弄,赵匡胤自己也没事就给满朝文武写“以德服人”四个字,在朝堂内外“招摇撞骗”
这才迫使赵光义还未收复北汉,就急于开科武举,想要从民间,提拔一些基层军官
这一年武举,蔡元朗其实一十六岁,他在被蔡秉仁收留的时候,少瞒了几岁,目的就为骗口饭吃
他从小饭量惊人,在蔡秉仁极其正确领导下,十五岁就力大无穷,一身嘎达肉
在参加此次科举“任务”上,他全力以赴,无所保留,体力方面,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比武都拿了甲等第一
轮到笔试兵法,蔡元朗一改平素模样,仔细填写答案
话说,宋太宗时期,武举笔试分别考孙子,孙膑,姜太公龙虎豹韬,以及一些简单常用兵法,以及几个简单作战案例
不过好在,蔡元朗依稀还记得些,很多填空题都是抹了又去,去了又抹(但多少他还是答出来点)
武举过后,兵部官员一商议,本来,蔡元朗笔试只拿了个甲等第七,事实上,武举第一轮体力,就有很多人过不去
他这个甲等第七到底怎么来的?
话说,还是赵光义在此次武举中,一再向刑部科考官员三令五申,我们此次科举要不拘一格拔人才,我们要打破官混子垄断武将时代,那时,武将到底怎么做的?轮到你们是赵光义,你们也得气个不轻
于是,这就有人看上他功力了得,一看他体力过人,又知道他是出自一个地方官员之后,算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官二代,破格在武举文试上给了个笔试甲等第七
轮到武试那伙考官,因为皇帝有话在先,不过好在他与那伙吃饱咸菜将军们离的远远地,只是有一个与谁都不沾边的地方官爹
这才联名签押,在一般武试举子之中,荣升为太平兴国四年武举甲等第一,武举,头名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