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牛中文 > 都市言情 > 从学霸开始 > 第906章 解读政策型人才

第906章 解读政策型人才(1 / 1)

唐觉晓把农业方面目标精准盯上了水培,就连市场都想好了。

中国在校学生总计2.7亿,教职工1600万。中国公务员人数其实就千把万,事业编制人员大概3000万。

如果再算上官府企业人数,中央企业人数1700多万人,地方2000万人。

那么盛唐要做高端严选农业,可以精准投放的市场就有3亿多。

当然,要算上神奇的临时工的话,这数字将无法统计……

盛唐自己绝对管不了这么多人的饭菜,哪怕形成模式也不行,最后会是多家联合,那可能是几十年后的事了,

农业研究者学的东西是很多的,李德带人进盛唐就可以自成一派,盛唐农业方面成立事业群,李德为总负责人。

如果是在城市建水培实验室,那成本就在地上,唐觉晓托关系联络南粤住建部的人,私下喝茶商量。

请到的是一名脑袋微秃的40来岁的中年。

“唐先生你好。”

“李先生你好。”

对方往那一坐,哪怕是不认识,唐觉晓也能很快的察觉到这是个官员,很神奇。

就像中、日、韩三国的留学生在美国说英语,一会儿也能分辨出他们的国籍。

对方先开了口:“曾经的唐先生经常骂我国各种部门和官企,但最近唐先生好像改了口风?”

‘并没有骂很多部门,我通常骂的都是住建部好吗?我只是最近不骂你们了……’

唐觉晓呵呵假笑一声,说:“因为在美国留学嘛,看到很多美国的情况,一对比国内,的确国内不够好。但我意识到我并不是美国人的时候,就改为用互联网+引导为主,舆论监督为辅。其实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让国家变得更好。”

对方叹气道:“是的。但现在舆论不利,而且我们确实没能控制住房价,原因太多了。”

简单的说,有人私心太重了,而且这样的人极多。

但最紧要的问题,不怕个人贪婪,就怕官民争利,不是某个官员,而是整个官府,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唐觉晓一直呼吁收敛着基建,以及真正的减税。

“况且以前我不知道你们的主要目的,误会了大家。”

“什么主要目的?”

“你们很多人是计生办调动过去的吧?”

我特么……

对面表情狰狞,然后平稳气场……

网络上编段子攻击住建部的,带头的就有唐觉晓啊!

这就很神奇,如果精准的攻击哪个人,被认定造谣,就会被告,但如果攻击一个部门,那就没事。

李姓官员平稳了气场,说:“还真不是,我们学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我好奇心重,城市化、城镇化的意义,以及难度分别是什么,李先生可以大致和我解释一下吗?”

“好处谁都知道吧,整合资源,方便管理和服务。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是,在每一个环节里,并非谁都会是得利者。至于难处……还是在于农村,农村才是社会治理的根基,这需要各方面协调合作,这是漫长的过程。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不仅仅是称呼问题,能否适应城市生活节奏,能否融入城市面貌,这才是难处。”

唐觉晓听明白了,在遥远的未来,市、县才有机会,到了乡村,机会基本就没有了……

现在经济局势渐渐不好,将来许多人只能等待下一个10年,可是人生又有几个10年,以及民心逐利,很多人心态变了……

男的可以向下发展,很多女的快被一些鸡汤文洗脑成巨婴了。现在一些媒体在做的最恶毒的事,就是无限的培养中国女性的巨婴心理。巨婴化加强到一定程度,放弃自我反省,怪罪对方,最后变成人人讨厌的刺猬,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怪罪为什么没人拯救她们……

巨婴化是这个时代的人多少都有的,人的一生就是对世界的感悟过程,去巨婴化,做明白人,越早明白越好。

一些女的也不用太担心年纪大生孩子危险的问题,生孩子风险最低的年龄是30到34岁,主要得看身体锻炼状况,34后才会突然风险增加。

“唐先生找我的目的是?”

唐觉晓就把城市做垂直农场的计划说了。

毕竟是做土地工作的,来的人也懂这个,就皱眉说:“这不太符合我国的市场经济,荷兰一公顷玻璃大棚,得投入几百万人民币,中国塑料大棚几万,差距太大。有很多老板到荷兰考察,回来之后雄心壮志……最后都干不下去。”

在中国居然谈市场经济?这就告诉你什么叫中国式市场经济……

唐觉晓说:“如果是官府干,官府的钱就是无限的。而且赚不赚钱要看消费能力,建在燕京和建在南桂肯定不一样。”

老李内心复杂……

为什么现在做农业的人那么少呢?因为官府就不太重视这个,要是像做房地产一样,像做代工一样,像做互联网一样赚,做农业的就多。

个人干这个会破产,官府就不一定了,几大运输体系都亏成啥样了?不妨多亏一点。

基建看着是会让货币购买力缩水,但也是相对的,基建包含了互联网建设,但流量越来越便宜了。

老李上下打量唐觉晓,这厮最近锋芒内敛,还以为变了……

的确变了,变得更大胆了。

“这个我可不敢往上提。”

“有利润的,可以赚外汇。”

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怕唐觉晓开口仁义道德,就怕唐觉晓谈钱!

老李想了想,说:“我知道你的想法,但现在投入太大,以后可能便宜,但现在是真大。再加上我国农业学生太少……每年学这个的大概5万人,学成后还做这个的更少,只有3000人。而我国如果想干这个,大概需要500万专业人才,以及3000万辅助人才。”

“那不就解决了3500万工作岗位?”

这你特么都能反过来理解?南派果然比北派高明……

“或许会慢慢转入这个领域吧,但可能要花二三十年……甚至更久。”

还是因为没钱!

要是农业利润有互联网利润高,学农的肯定和现在写代码的一样多,哪怕自学也要学。

十几年前比较稳妥又很赚的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后来是码农,一直都很稳的是建筑工……

可能以后会轮到农业工作者吧。

唐觉晓叹了口气,想短时间内靠这个大爆发看来不行,又是个长期战场。

老李笑道:“唐先生你重视农粮,这让许多人对你很有好感。现在做不了大规模荷兰式农业,也不用灰心,慢慢来。官府会对这个进行宏观调控,内萌、冻贝、河贝、河楠、薪姜、海楠,估计可以走美国机械化。环渤海、黄海估计会发展荷兰模式。唐先生也说了看消费能力,荷兰模式出口韩国和日国是好生意。他们有两亿人,就那么点地,他们愿意买贵的,但标准会非常高……至于如果你想在南粤做,我倒是不推荐荷兰模式,我推荐一种‘降级版’给你。”

玻璃大棚目前得慢慢做,但有一个东西是马上就可以做,官府一定帮背锅,那就是精准扶贫。

只要做精准扶贫,又不是那么过分坑官府,官府愿意接一些盘。

同是南粤城市,鹏城人均GDP18万,清远就4万,哪怕是清远这个地方,也是贫富两分。甚至全中国都是这样的。

老李推荐唐觉晓去找越秀区财政局要精准扶贫的项目,然后找清远市附近特别贫困的地方,在那里投资个一两千万,盖塑料大棚做水培,大概可以做低配版的“荷兰模式”。

这投资额度,日产果蔬绝对不下一万斤。

贫困户收入才多少?扶贫线两千一年,盛唐搞精准扶贫只需要养50来人,把他们的年收入从2000不到,提高到1万,每个月开1000工资,那就是大善人。

一个月1000,在城市里就别想招人了,在村子里多的是人愿意干。

精准扶贫了50人,在当地就是大好人,赚到了美名,官府也肯定给好处。

日产一万斤果蔬,自己就能消化,和超市签合同也行,找学校、官企,都行。

如果觉得可持续发展,盛唐再继续投资。

唐觉晓内心复杂……

他忽然发现了,自己身边缺一个特别擅长解读、利用政策的人!

“李先生,来跟我发财吧!”

……

最新小说: 致命邂逅 山慕如长风 日光曲 清穿田园一家欢 隔河千里秦川知夏 上门狂婿秦言柳梦雪 公子,求你莫寻死 向往的生活之传奇咸鱼 斗罗之唐银 蘑菇屋:让你整活,没让你接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