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渭南
父业子承在封建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它以血脉为依托,将生产资料传播给下一代人,使子孙有一个更好的生产基础,同时后辈的感恩又使上一代人的努力得到认可。
在这种继承与传承中,财富、知识、社会地位、技术经验等等得到了延续。而为了追求后代更高程度的认可,这代人也会更加努力创造。这大概就是封建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当一代又一代人,生产速度大于消耗速度时,这种传承就会得到积淀。财富的积淀、社会地位的积淀、知识的积淀……最终量变引起质变,一个个富豪、显贵、学宗世家就这么诞生了。
财富积淀,在封建社会只能造就出待宰的肥猪。知识的积淀能造就出门阀士族。而社会地位的终极积淀则是皇帝、国之权臣!纵观三国至今,曹魏、西蜀、东吴,再往后的晋、北魏、北周、隋唐,哪一个称王争霸者没有祖辈的余荫?比如编草鞋的刘备,如果没有扯上宗室身份,他凭什么四处空手套白狼、招徕各路英才?
所以说,祖辈、父母在自己的发展前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效果非常明显。不过,发展是一个持续强大的过程。孩子发展到了某个阶段就会足以自立,甚至非常强大,这个时候他们便不再需要父母的支持。有时父母的指点还会变成一种莫大的束缚。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选择挣脱,可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懂得放手。有些是没有意识到、有些是故意挟恩以报、还有最过分的企图将孩子的成果收拢到自己手下、将孩子架空,最终强迫他们听自己的话。
关陇军事贵族和山东士族便是两个不肯放手的父母。他们一个掌握大批军事力量,一个掌握全国文化导向。在培养后辈方面,他们无疑是成功的,从东西晋开始,每一个帝王都从他们中产生、或者由他们推上皇位。大唐也是一样,李家即属于关陇又属于山东,靠着他们的支持才成了皇族。但在后辈成功之后,两个集团的行径又是极度自私的。
几度成功的把玩朝纲、戏弄君王,让他们感觉自己无比强大、能够为所欲为。哪怕杨广的出现,也没让他们改变对大唐态度。
历史中的隋炀帝乃是有名的昏君,然而他真的昏庸无道吗?一个昏庸的人能够在大隋初建时、策马扬鞭平定四方?能够创建出延续到封建终结时的科举取士制度吗?甚至谁说后世的高考不是科举的延续呢?开凿大运河真的只是为了一己私欲吗?
考究杨广的一生,可以说他做的事没有一件是昏悖的。他最大的过错就是太心急,太急于消灭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他自信能够通过一场远征高句丽的对外战争,去解决这两个企图圈养自己的强敌。然而,他缺少一点运气。眼看就要将两大集团的力量消磨在战场上时,他的子民抗不住了。如果他能不那么骄傲,晚上两年,让农民多一点积蓄,胜败犹未可知……
同一个父母,同一个企图,拥有更强大的力量也有着更强大的孩子。事实证明,李世民是明智的,他用几十年分化、疏导矛盾,偶尔来一场惑敌的妥协,最终将指挥棒传给后辈、在自己和儿子共同的女人手中,将两个集团埋入尘土。副作用是,大好的江山、稳固的根基,被这女人玩的有点疲软。
“女人好好生孩子就行了,玩什么政治斗争、当什么皇帝?净让人笑话!”想起那个还只有五六岁、估计正吸着鼻涕的一代狠女人,李恪不禁浑身一颤。
“关中,关陇集团影响核心地。千万别碍我事,否则让你们先来场撕逼大作战……”
时近午后,路上人烟渐渐多了起来,远远地已经能够看到渭南县城。
“交代你的事情怎么样了?”快到地头,李恪叫来主簿问道。
“放心吧殿下!您昨天刚交代完,我就差人连夜先来了,天一亮就在城里散布消息,准不会耽误殿下的差事!”
“嗯,那就行。”李恪点头,说实话这三个属官头子办事还是很靠谱的,大毛病没有、就是油滑点。
“你说我是以亲王的身份出现呢,还是以县令的身份出现呢?”李恪有点纠结。“县令能和百姓拉近关系,但是衣服忒难看,浑身绿了吧唧的,跟个大王八似的……”
“王八好,王八长寿,是瑞兽。”主簿管文书工作,懂得就是稠。
“瑞兽是吧?那行,我夸你一下,你丫就是个大王八……”
渭南在即,李恪最终还是妥协了。一身绿油油的官袍,腰间系着金鱼袋,他昂首挺胸立于马上。
“恭迎蜀王殿下!”
“恭迎蜀王代天治渭南……”
“蜀王殿下……”
乱哄哄的一群人,夹杂着百姓、官僚、行商,放眼望去得有几百口人。看着面前躬身带笑、满口吉祥的人群,李恪心中颇为满意。不怕人来得多,就怕没人来。
“乡亲们,我李恪便是渭南的新任县令。诸位看我年轻不、俊不?”李恪微笑着向四方拱手。“都抬头看啊!我现在就是一个芝麻官,不用拿我当王爷、更不用低头回避。难道以后隔壁老王偷你家鸡、药你家狗,你找到县衙去还能不看我?”
“年轻不?俊不?”李恪再次恬不知耻的发问。
“年轻……俊……”百姓哄笑,抬起头杂乱无章回应。
“回答的很好。年轻,不代表无能。有句话说啊,年轻才俊、年少有为,就是专门说我的。那老汉,再撇嘴把你最后一颗牙打下来!”
“还别不信,听说香皂没?就是那无垢,我捯饬的,一贯一块儿,一天赚了四万多贯!这么长时间你们该听说过了吧?”
“所以啊,我有的是钱,还有才华。来这渭南呢,不图你们什么,就是想给你们造福的。别的不说,我收草灰出啥价你们听说没?三文一斤,有多少收多少!你们说,我要是在这渭南再整一个香皂作坊、还这么收草灰,你们发还是不发?!”
“发!”百姓听明白了。人是皇子,有身份有地位,自己还能生钱。这渭南就没什么是人家看得上的,人就是想来给咱弄点事、寻点发才路子!这才是好官、好皇子!百姓心中有些激动。
“废话咱也就不多说了,净耽误大家时间。你们就记着,跟着小爷走、富的得流油!现在,发钱!”李恪成功的出演了一个散财童子的形象。演出完毕,手一挥,主簿拉着一车铜钱走过来。群众演员是要发工资的,要不人农活这么忙,谁有工夫陪你瞎扯淡?
一人一贯,童受无欺。但凡出城迎接蜀王者,无论长幼、官民都得到了一贯崭新的铜钱。甚至,几个凑热闹的乞丐,蜀王还亲自多发一贯,并深切的叮嘱他们要努力、要自强、力争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听说几个乞丐当场痛苦流涕……
有人后悔了,悔的肝疼。为什么当时就没信那谣言,跑过去看看呢?一贯钱啊!一千个铜子啊,还是足两的,不是那乱七八糟糊弄事的!
不管这些人多后悔,总之蜀王的名声是传出来了。年岁不大,出手阔绰,言语风趣,不摆架子……有好事者还专门跑去长安打听,回来后蜀王的香皂传奇又在县里掀起一阵波澜。跟着蜀王走,富的得流油。
李恪的随口一言,顿时流传大街小巷,有不少人都开始相信了!不过,不管他们信不信,李恪刚迈出的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而那句话,也没人知道最终竟成了《贤王语万民》的开篇……
PS:请诸位帮忙收藏一下,有推荐票的话也可以给点,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