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牛中文 > 历史军事 > 重生明朝之铁血崇祯 > 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

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1 / 1)

在朱由检的构想中,未来不管是理工学院还是其他类型的高等大学,都将会以超然的方式存在,朝廷相关衙门仅对其具有指导作用,而不是约束和管辖作用。

有事大家可以坐下来谈,相关衙门可以提出某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但在学术问题上,还是要大学自己说了算。

大学就是研究和讨论学术的地方,是一块净土,一旦被权势侵袭,那就会逐渐失去它最初的意义。

理工学院祭酒都将是礼部尚书级,将来其他大学也会依照此例,但级别可能不会这么高。

朱由检并没有打算让方以智从政。

大明不缺官员,但方以智这样的人才却是极其稀缺,如果让他从政,那大明最多就是多一个贤臣,却会失去一位能够培养大批人才的良师。

另一位名人朱舜水(朱之瑜)已经在崇祯十一年被朱由检安排进了理工学院,现在的职务是人文学院的山长,职级为正五品。

对于这位博采众长的实用主义人物,用他的思想来影响和改变举子们陈旧的观念,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朱舜水曾经专门对实用主义做过简单的阐述。

“所谓实用者,一曰有益于自己身心,二曰有益于社会。”

“为学之道,在于近里着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掉弄虚脾,捕风捉影。……勿剽窃粉饰自号于人曰‘我儒者也’。处之危疑而弗能决,投之艰大而弗能胜,岂儒者哉?”

朱舜水这种先进的理念和思想,正是朱由检极为赏识的。

从厂卫暗探反馈的信息来看,在赴任人文学院这三年多来,朱舜水这种实用主义思想,正在被更多的举子所接受,而随着笛卡尔等人的到来,更是为实用主义的推广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

朱由检有理由相信,只要理工学院能够创造出更多新事物,在这种示范效应下,务实作风将会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得以推广,理工学院将会成为改变大明的人才摇篮。

但是,要想彻底打破千百年来的某些腐朽思想的禁锢,舆论的引导将会是极为重要的。

引导舆论的大杀器------报纸是不是该登场了?

如果把朱舜水、方以智等人的观点刊登与上,进行大面积大范围的传播,在辅以具体的事例,比如各地开荒拓田取得的成效、下乡举子中表现优异的一些正面典型、理工学院学以致用诞生的最新成果等等,那对整个社会的潜在影响将会是十分巨大的。

舆论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来自后世的朱由检自然是最清楚不过。

但这种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武器也是柄双刃剑,一旦控制不好,未来会对社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说它是洪水猛兽也丝毫不为过。

现在大明办报纸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无论是油墨、活字印刷书、纸张,甚至是套图等各项技术已是非常成熟,只要自己把这个创意一讲,朱由检相信,不出数日,一份样本便会摆在自己的面前。

现在的将作局汇聚了各行业的能工巧匠,再加上四海商行招揽的各种人才,京师的技术力量已经远超经济繁荣的江南地区,等到数年后理工学院的首批人才成长起来,各种新生事物就会以雨后春笋之势茁壮成长,成为大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至于谁来掌管这个治世利器,朱由检的心里的人选倒是有几个。

朱舜水、陈子龙、吴伟业、张岱。

这四人都是明末的大才子,每个人的名气在后世都是响当当的,而支撑名气的就是他们本身具备的超凡才华。

朱舜水就不必再提,先说陈子龙。

被后世誉为“明诗殿军”、“明代第一词人”的陈子龙可以说是上述四人中文学成就最高的。

其特出之才情、文章,与铮铮之民族气节,毫无争议的成为明末清初文坛盟主,《明史》中也有他的本传,称其“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

其诗歌创作,尤其是中后期诗歌创作,旨在继承盛唐诗歌创作反映现实的精神,特别强调文学创作的社会意义,所以其诗感慨时事,关心民生,雄深豪迈,沉郁顿挫,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同时文辞华美、音韵铿锵,浸透着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与高尚的爱国节操,是结束明代复古派诗歌创作的最后一个大诗人。

而这位大名士在历史上的结局也是十分地悲壮。

在抗清被俘押往南京的途中,途经松江境内跨塘桥时,他乘守者不备,突然投水以死,捞起时已经气绝,清军还残暴地将其凌迟斩首,弃尸水中。时年四十岁。

今年三十四岁的陈子龙正处在人生最好的年华,虽然还没有经历前世历史中那些坎坷,但其才华依旧是冠绝群伦。

崇祯十一年时,在朱由检的授意下,陈子龙在观政结束后,被吏部派往南京府为官,从锦衣卫呈送的奏报来看,这几年陈子龙在本职中还是表现的较为出色,从其处置的几件案子中可以看出,陈子龙刚正不阿的作风一如历史上那般,并没有因为环境太过平顺而失去自我。

其实朱由检把陈子龙打发到南京府,并不是想看看这位名士的治政能力,他的初心是打算看看,在历史已经彻底改变之后,陈子龙和柳如是能不能走到一起。

崇祯八年两人短暂同居过,彼此之间的感情还是相当深挚的,这一点从《柳如是别传》里还是能够得出确凿证据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两人终不得谐连理。

这其中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陈妻张孺人不能相容,柳亦不愿为妾。

二是由于陈当时经济状况不能满足柳之要求。

要知道作为秦淮河的培育出来的柳如是,过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从原先那种千人宠万人哄的状态,骤然过起了清贫的日子,巨大的心理落差下,柳如是虽然与众不同,但一时半会还是很难接受的。

这种事其实在后世屡见不鲜。

许多山盟海誓,最终还是败给了柴米油盐。

朱由检认为,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更深层次、更为关键的因素,导致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最新小说: 大明:史上最强皇帝 断袖相公,乖乖... [综英美]小丑竟是我自己 流放宁古塔后,我靠科举改换门庭 漫天风飘絮 星际童话 我在大唐有块田 极品皇太子 疼你入骨 柯南之我懂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