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是奇怪,当年他们见到刘京山的时候他身上的衣服还是很不错的,养的白白胖胖的,肯定家里条件不错。
夫妻俩当时可没什么抱“引窝仔”的想法,是对忽然出现的刘京山没法解释,就给了这么一个说法。
本意是等刘京山的家里人找来,好好地捞点好处。
谁知一等就等了二十几年,根本就没谁来找他。附近的几个县他都找人散播了他们家捡到一个男孩的消息,连他的本名都没改,觉得叫京山还挺好听的。
自己的儿子也跟着就起了京水,京海,可惜就是一直没人来找。
后来就把他送去部队,本意也是部队里的人多,看看有谁认不认识刘京山。
在部队待了四年,还是没谁来找他。后来为了从他身上弄点好处,就把他的工作给了自己儿子。
加上他媳妇考上了京都大学,原本就商量着要想个法子把他媳妇给抢过来,实在不行,就把他弄走,让他消失。
在他身上得了两个大好处,也算是他们没白养他这么些年了。
好在刘京山没听见这话,要听见了肯定的笑死。他们养他二十几年?可能吗?
他来王翠花家里没多久,她就生了刘京水,那时候他才四岁,整天带弟弟,带不好还得挨打挨骂。也不给他读书,一天到晚就让他干活干活干活,这叫养他?
他能认识字,那都是在部队里刻苦学习来的。
难道他干活挣不了自己的吃喝?五岁的时候就开始上山捡拾柴火,七岁下地挣工分,谁养活他了?
就为了那么点薄如纸的养育恩,他舍弃了自己的工作,也算是对得起他们了。
去了镇上,刘京山找到了自己的战友,说明了来意,战友为难极了。去京都连吃带喝带买车票,起码得要三四十块,可他家里就只有十二块钱,上哪儿凑钱去。
可要不凑,又觉得对不起曾经救过他一回的好战友。
看他那么为难,刘京山知道自己太冒失了,不该来找他的。这位战友虽然有工作,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加一块儿六口人吃饭,就指着他那一个月二十几块钱的工资养着,哪里能有什么余钱借给他?
实在不行,他就扒火车走,要是被抓了就厚着脸皮把退伍的残疾证拿出来,也许能给行个方便。
反正他已经出来了,没有退路了,除了去京都找他媳妇,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不好意思!老左!”刘京山的战友姓左,叫左小明,因为他长的比较着急,大家都喜欢叫他老左,“是我打扰了,我先走了,想办法去县城,你别为难,我走了。”
左小明把手里仅有的十二块钱硬塞给刘京山,眼底都是愧疚:“一路小心,钱不多,给孩子买点吃的。去京都可得好几天,不能饿着秀儿。”
看着手里的钱,刘京山的心中满是悲凉,如果不是带着女儿,这钱他真不能要。老左家里不富裕,这十二块钱有可能是他的全部家当。
其实他手里的偷偷攒了点钱的,媳妇走的那会儿全叫她给拿走了,手里一毛钱都没留。早知道会弄成这样,他该留个几十块钱防身的。
抱起女儿,刘京山说了声:“谢谢!”
转身要离开,走了两步,又停下,回头看着一脸苦瓜样儿的左小明。
“等我到了京都,这钱马上给你邮回来,我的钱全给我媳妇带走了。”
话说完,还没转身,就听见屋里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声音:“等一等。”
刘京山愣怔了一秒,看见左小明的妈走了出来,怀里用布包着几个鸡蛋,应该是煮熟了的,有点烫,老人家的手来回换着拿。
“京山!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了,婶儿煮了几个鸡蛋你带在路上吃。可别客气,别饿着孩子呀!”
左小明的妈望着瘦的皮包骨头的秀儿,忍不住抬起袖口擦眼泪。
关于他家里的事她也是知道一些的,自然为这父女两个千里迢迢去京都担忧。
接过鸡蛋,刘金山心里酸涩的厉害,哽着声道了谢,带着女儿离开。镇上开往县城的班车还有最后一趟,花三毛五买了票,坐了上去。女儿大约是吓坏了,一路上都很安静,不哭不闹也不说话,乖乖地窝在刘京山的怀里,眯着眼睛睡觉。
给她鸡蛋也不吃,刘京山自己也舍不得吃,把鸡蛋揣进怀里,怕凉了孩子吃了闹肚子。
班车晃晃悠悠地晃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县城,刘金山在火车站附近买了几张硬邦邦能打死狗的饼,买了张去省城的车票。
县城到省城的车票不贵,三块八毛二分一张,他买的起,能不做那违法犯罪的事就尽量不做。怎么说他曾经都是一名光荣的军人,要不是形势所逼,他怎么会想着扒火车去京都。
实在是兜里钱不够,只能厚着脸皮干坏事了。
老左给的十二块钱已经花掉了五块,就剩七块了。七块钱是买不到去京都的车票的,顶多买一半的路程。
那一半就只能舔着脸蹭坐了。
到了省城,就着自来水吃了点东西,也喂女儿吃了个鸡蛋,拿着钱买了张开往京都方向的车票,花去了六块三毛七,兜里就剩六毛三分钱了。
原本是打算七块钱全买火车票的,可一想不能,万一到了京都还得坐汽车才能到京都大学呢?总不能连个汽车票的钱都没有吧!
所以省了一站的车钱,留着点儿到了京都好买张汽车票。
到省城的时候才上午九点多,去京都的车票要到下午三点零二分。
刘京山闲着无事就抱着女儿在候车厅闲逛,看到要上车的,东西多,提不了的也搭把手帮一把。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何况他还是名退伍军人。
把女儿放在一边坐着,让她别乱动,自己则是拖着一只没有手掌的断臂,帮助着一些老、弱、病、残、孕。
很快,他的举动引起了站内工作人员的主意,也引起了一位老人的好奇。
瞧着他那么热心,乐于助人,就想跟他搭个伴。
老人走到刘京山女儿的身边坐下,和蔼地问:“小朋友!你跟你爸爸要上哪儿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