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朝会上,刑部尚书闵珪启奏,汇报了京卫武学的处置情况。
在京的山长、教授、训导、斋长、武生等人,已经全部缉拿归案,今日就开始审问。
外地的,已经行文各地,着令收到公文之后,即刻拿捕,解送京城审理。
刘健启奏,按照内阁昨天商议的方案,拿出了对武学负有监管责任的兵部各人的处理意见。
朱厚照当即照准。
兵部尚书刘大夏年高致仕,予以恩准。加赠太子太傅衔,以示圣恩。
短短几天之内。两位尚书接连致仕,武学事件一大批人受到惩处,在百官心里引起巨大反响。
一股紧张情绪,在人们心中蔓延,没有人再敢小瞧皇帝。
这两天以来,人们对朱厚照的称呼,都开始转变。
以前很多人背后都叫小皇帝,现在很少有人这么叫了。大部分人,开始规规矩矩叫皇上。
兵部主事,平倭使加左佥都御史王守仁和浙江海道使、平倭将军陈达联名启奏。因为水师兵力不足,战船短缺,目前就开始平倭,力量不足。需要打造战船,招募水师,加以训练之后,才能对抗倭寇。
因此,请求皇上把平倭之事延缓一年。等水师整顿完毕,再行平倭之事。
两人这个观点,立刻得到不少人附议,刘健和谢迁也加入了附议行列。
朱厚照无奈,只好同意延缓平倭。不过,给了王守仁另一个任务,择期去西南,平定那里的土司边民作乱。
平倭延期,让那些跟东南沿海豪强有利益关系的人,松了口气。
平倭之事刚刚开始,就遇到重大挫折,不得不延期。
这件事人们本来就普遍不看好,现在更加印证了他们的看法。
很多人以为,延期平倭,不过是一种体面的说法而已。实际上,平倭计划已经流产,像以前一样,最后不了了之。
这当然是朱厚照和王守仁、王华故意放出的烟幕,目的就是麻痹对手。
实际上,平倭计划不仅没有延缓,而是正在暗中加紧推进。
朝会结束之后,朱厚照就回到禁苑。
唐寅和杜伟仁已经在这里等候,李宽也在一起候驾。
“昨天让太后打板子啦?”
朱厚照笑着问道。
“都怪唐寅说话不小心,该打。”
“是该打,今后长点记性,太后可不象朕这么惯着你们。李宽,今日起,朕命你为推广使,负责玉米、番薯种植、培训、推广事宜。”
“良乡皇庄,便作为玉米、番薯种植之地。没干过无妨,朕会教你怎么做。提督禁苑太监,仍旧保留。你可把禁苑一些事务,交给别人去做。”
“奴婢遵旨。”
李宽办事稳重,人也比较正直,是朱厚照比较信任的人之一。所以才把这个重任交给他。
在北方推广玉米和番薯种植,正常情况下,其实应该交给内阁去做。内阁组织地方官府来推进此事。
但是此事意义重大,朱厚照对地方官信不过,怕他们不重视,乱作为,把事情搞砸。
虽然他可以追究责任,但是耽误的时间和失败的影响,是难以挽回的。
所以,他宁愿自己亲自推进这件事情,必须保证一次成功。
农民是最讲究实际的,只要让他们亲眼看到成功,他们就会主动种植玉米和番薯。
朱厚照在良乡的皇庄种植玉米和番薯,实际上就是要在那里建设一个良种推广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
将来,那里将成为大明的类似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机构。
李宽这个推广使,是个使职,不在内阁六部的行政系统之内,他们也没有机会插手此事。
这个使职,是个临时职务。因事而设,事了即撤。类似后世的馒头办公室,柑橘办公室之类。
这种使职,从唐玄宗开始大量设置。其实是皇帝对正常的行政机构效率不满的一种体现。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一种措施。
王守仁的平倭使,其实也是这个性质。
“刘瑾,你把番薯都拿过去,其余的人随朕来。”
朱厚照带着几个人,到了御膳房边上的一处厢房。进了屋里,来到炕前面。
“玉米种植,相对简单一些。过些天直接播种即可。番薯种植,前期麻烦一些,后期就简单的多。”
“第一步就是要象水稻一样,首先育秧。之后移栽到露地,也就是大地里面。”
“因为北方天气冷,无霜期短——记住无霜期这个词,今后要经常用到。无霜期,就是一年之中,终霜后到初霜前的一段时间。这个无霜期越长,对于庄稼的生长越为有利。”
“北方无霜期短,番薯生长期长,所以需要提前育秧。如今天气冷,就要人为提高温度。在炕上育秧,锅灶烧火加热。”
“朕就教你们如何育秧,唐寅,你把过程记录下来。李宽,你把炕席撤下来,暂时放到别处,育秧期间不用炕席。”
“杜伟仁,你从外面把沙子运进来,倒在炕上……。”
在朱厚照的指挥下,李宽和杜伟仁一起动手,在炕上铺了一层沙子。刘瑾把番薯拿来,众人就一齐动手,把番薯在沙子上摆了一层。然后再用沙子把番薯盖上,浇了一些水。
随后让李宽把外屋的锅灶点着,锅里加满了水,开始烧炕。
“第一次烧一个时辰,炕温热就行。以后每天辰时烧一次,酉时烧一次就行。不要太热,手摸炕感到温乎就行,烧两刻就差不多。”
“隔几天,见上面的沙子干了,就浇点水。朕会跟着看,何时浇水会告诉你们。如此,有一个来月,番薯就会发芽,破土而出。等长到一拃长左右,即可移栽到露地,待到八月便可收获。”
朱厚照讲解详细的操作步骤,唐寅记录,整理出详细的操作规程,便于将来推广。
“李宽,以后每天何时烧火,烧多少柴禾,何时浇水,浇水多少。番薯何时发芽等等,都要记录下来,将来印刷出来,便于各地照做、推广。”
“如果成功,利国利民,造福天下,泽被后世,尔等功德无量。”
“皇上放心,奴婢一定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哈哈哈,不用如此严肃。这是第一次,有些陌生。等你们都做过一回,便会知道这并不太难,比种水稻、麦子省事得多。”
“皇上,这也是失传的圣贤之学?”
唐寅问道。
这是什么圣贤之学?
不对,也是圣贤之学。
不过这个圣贤不是孔孟程朱,而是那些农民,他们其实也不比孔孟程朱差。
“没错,就是失传的圣贤之学。”
这是跟前世的奶奶学的,如此算来,奶奶也是圣贤呢。